红十字会专业老师为志愿者讲授急救理论知识。
志愿者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心肺复苏和AED使用练习。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被称为生命急救的“救命神器”,它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患者是否为可复律的心律失常,并据此实施电击除颤的急救设备。AED操作简单,且每步操作均有语音提示,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也可以正确使用。近日,谯城区卫健委联合谯城区红十字会举办AED设置点志愿者急救技能公益培训,来自各点位120余名志愿者参加培训。
培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老师通过鲜活的案例导入,深入浅出的讲解、细致规范的操作示范、生动形象的PPT演示,向学员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的意义、抢救的黄金时间、如何判断患者意识、如何有效利用“黄金4分钟”进行急救、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以及如何做好自我防护等理论知识。现场使用高度仿真的人体模型,示范了心肺复苏、AED的使用方法和气道异物梗阻处理办法(海姆立克急救法)。实操环节,学习气氛高涨,学员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纷纷化身“急救员”,在老师的指导下踊跃上前利用模拟人进行实操演练,亲身体验和学习急救技能,并逐人进行考核。
通过培训,学员们不但掌握了AED的使用方法,还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在关键时刻能够“救人一命”,让“救命神器”AED真正发挥作用。
下一步,区卫健委和区红十字会将继续对主城区AED设置点志愿者开展急救技能公益培训,持续提升全区应急救援水平,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