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亳州晚报

小巷大变脸

日期:12-19
字号:
版面:第06版:谯城       上一篇    下一篇

筛子市街一角。 背街小巷绽放文明之花 一座城市的文明创建抓得怎么样?遍布城区各个角落的背街小巷最有说服力。如今,漫步在谯城各个背街小巷,你会发现,空中管线被理顺了,墙面被粉刷一新,路面被整修,就连表面看不到的下水道也被一一疏通,401条街巷从头到尾、从里到面可谓改头换面。这些文明创建的成果,群众是最直接的受益人。 街巷文化墙。

    “街巷以前路面高低不平,现在不仅路好了,整条街墙体上还画了亳州人文历史画,看着美,还能让过往的人们感受文化的熏陶。”在谯城区花戏楼街道新华社区卫后街,50岁的居民桂红指着门前干净整洁的巷道高兴地说道。

    卫后街是市区人民中路北侧的一条背街小巷,因年久失修,墙面、路面破损严重,线路杂乱无章。2022年,谯城区抓住创城机遇,对这条背街小巷进行了改造提升。如今,古色古香的画作立在墙上,空中管线“蜘蛛网”的乱象也被消除,路面也进行了翻修,巷道大变样,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提升。

    近年来,谯城区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对38个片区及周边401条街巷进行全面整治提升,通过部门高效协同、吸纳居民参与,深入推进街巷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品质。

    老街换新颜

    “现在小广告不见了,路好了,路灯也亮了,住着舒服,不想搬家了。”日前,记者来到谯城区薛阁街道谯陵社区筛子市街时,居民李春林看着眼前全新的街巷开心地说,小巷治理前,好多邻居和他一样,都有了搬家的想法,后来巷子治理好了,大家都想留在这里养老了。

    “以前路面破损严重,卫生也不好。现在多干净,下水道也都在修路时一起疏通了,住着舒心。”居民徐历侠说。

    薛阁街道筛子市街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街巷立面斑驳破损,道路坑洼不平,下雨积水泥泞,晴天尘土飞扬,影响着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去年上半年,谯城区把筛子市街纳入片区更新项目范围,从功能需求、交通状况、便民利民等多个角度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对外立面进行粉刷出新并彩绘公益广告,对路面进行硬化并合理施划停车空间,另外进行地下管网疏通,雨水箅子更换,既抓“面子”又抓“里子”,改造后的筛子市街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更加舒心。

    “社区干部多次到实地走访,对需修缮的道路进行丈量统计,制定解决方案逐级上报,最终区里将该街巷问题纳入片区改造项目并给予资金支持。” 谯陵社区党委书记马会子说,改造项目惠及居民160户400余人,让群众的“烦心路”变成了“暖心路”。

    细节见真章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近年来,谯城区在改造背街小巷的同时,改造老旧小区70余个,对300多个居民小区和700余条街巷进行了空中管线治理,初步消除了“蜘蛛网”乱象,对6家农贸市场进行整治提升,老城区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整治是第一步,要将精品街巷保持住,不是一件容易事。文明街巷工作需要引导各方形成合力攻坚。环卫、绿化、物业等专业作业队伍,公安、城管、工商等综合执法力量,街道、社区网格员以及周边企业、商铺等齐发力,让街巷整治工作有序、有力、有效。

    谯城区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谯城区不断增强社会单位和街巷居民的责任意识,形成了市容市貌人人有责、城市管理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街道范围、重要区域,包括街巷范围市容秩序有了明显提升,文明创建的好习惯得到进一步延伸。

    背街小巷的华丽蝶变,不仅大大提升了城市品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而且为市民打造了更多家门口的文明、整洁、和谐、美丽街巷。可以说,文明街巷既点缀了一座城、灵动了一座城,更美丽了一座城。文明城市创建在细微处见功夫、见态度、见精神,提质扮靓背街小巷在整治上见真章,在管理上出实效。背街小巷“美颜”,让城市的“里子”更有看头。

    (记者 刘景侠 通讯员 张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