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的一年,市科技局以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季度“赛马”为抓手,围绕“4+6”产业链精准布局创新链,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2024年,我市加快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新格局。围绕科技支撑产业创新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各类创新载体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实施科技支撑乡村振兴行动等方面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全面落实,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今年,市科技局将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4+6”产业链,布局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重要科技创新平台,集中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速创新要素由聚合到聚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规上重点制造业企业“两清零”行动,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
现代中药是我市主导产业,市科技局积极申创安徽省现代中药特色创新中心,省级以上重大专项、创新平台、中试基地等,在现代中药产业细分领域谋划“国字头”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招引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市科技局学习借鉴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先发地区做法,结合我市实际,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探索挖掘智慧中医药、智慧农业、智慧酿酒、智慧文旅等AI大模型应用场景市场。在中药合成生物领域布局未来产业,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市科技局着力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聚焦国内在“4+6”产业细分领域排名最靠前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登门(校门)入室(实验室)”遍访活动;常态化举办企业家专家“面对面”创新成果供需见面会,帮助企业凝练技术需求、解决技术难题。大力引育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机构,开展科技服务业“双招双引”,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亳创新创业。立足科技企业创新需求,积极参与“‘亳’揽英才 智汇药都”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举办安徽省“双创汇”走进亳州系列活动,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资本、人才协同创新。
(记者 张珍 通讯员 皇甫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