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亳州晚报

新发展阶段的亳州战略机遇与挑战研究

日期:03-22
字号:
版面:第08版:党校       上一篇    下一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古老而又年轻的亳州,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着国家、区域、省级等层面难得的战略机遇,同时面临着外部和自我发展的现实挑战。我市必须坚定实施“六一战略”,抓住战略机遇,迎接现实挑战,建设现代化美好亳州。

    一、亳州享有的政策红利

    在新发展阶段,亳州市面临着国家、区域和省级等政策叠加和支持的红利。这些政策包括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及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等。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徽全省域整体被正式纳入长三角地区。2019年12月,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将长三角区域范围正式确定为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所有区域,安徽全省加入长三角。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成员的亳州,在加入长三角的五年里,借助入长的东风,紧紧把握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通过与上海奉贤区结对等方式,实现了迅速发展。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把亳州作为核心发展区之一。“十四五”以来,亳州积极加强与周边中原城市群成员的联系,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上加强与周边县市区的对接,为人员交流提供便利,增进了对周边县区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范围涵盖安徽省蚌埠市、淮南市、阜阳市、六安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滁州市8个城市。《规划》明确把亳州作为中西部内陆崛起区之一,国务院层面将在政策实施、跨区域重大工程建设、资金投入、土地保障、体制创新等方面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给予支持,届时亳州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中共安徽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指出:“大力支持亳州现代中药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亳州机场建设”“支持亳州打造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建议》有多处直接提到支持亳州建设,这意味着亳州的发展再获省级层面利好。

    二、亳州面临的现实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市也面临着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能级不大、人口流失严重、负债率偏高等挑战。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但大而不强,城市化水平较低。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64.72%,安徽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则达到60%。根据安徽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公布的数据显示,亳州市2022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有44.05%,比2021年略高0.86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亳州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但低于全国水平,而且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虽增速较快,但总体处于偏低的层次。我市是人口大市,但常住人口低于户籍人口一百多万人。这说明我市人口流失比较严重。另外,自去年开始,全国总人口呈现负增长趋势,我市人口也出现了拐点。这会进一步加剧我市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产生不利影响。后疫情时代,人们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不足,内需还在恢复发展中。

    三、坚持“六一战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设现代化美好亳州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内外环境的深刻改变既带来一系列战略机遇,也带来一系列现实挑战,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发展阶段的亳州,坚持实施“六一战略”,抢抓战略机遇,迎接现实挑战,建设现代化美好亳州,奋力实现“皖北走前列,全省靠前站,全国有位置”的目标。聚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亳州始终坚持“以药立市”,深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展壮大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亳州抢抓RCEP新机遇,借力RCEP“桥头堡”加快走出去。亳州将充分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力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深度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强发展动能。亳州将充分利用战略叠加的比较优势,突出工业招商和“亩均论英雄”,持续开展“亳州老乡,请您回家”、助力青年学子创业活动,加快建设现代中医药及大健康等六大产业集群,全方位、多领域、高水平地承接产业转移集聚。聚力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大力推进农业“两强一增”行动,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绿色亳农”知名品牌,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发展。亳州将充分发挥农产品富集优势,健全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全面融入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打造长三角地区优质“菜园子”,推动把更多绿色农产品端上长三角的“餐桌”。聚力建设华夏酒城。以创新创造引领白酒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优化产品结构。亳州将充分发挥白酒主产区优势,做大做强古井集团等龙头企业,协调推进中小酒企规范提升,持续深化酒旅融合,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打造全国具有较大知名度、影响力的白酒产业集聚中心和白酒历史文化中心。聚力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围绕“天下道源、圣贤故里、世界药都、养生亳州”,连续多年开展文化旅游年活动,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品牌,加快推进文旅体融合发展。亳州将充分发挥历史人文深厚优势,完善文旅配套设施,推广“中医药+旅游”等融合发展模式,丰富产品有效供给,吸引更多游客走进亳州。聚力建设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使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亳州将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交通重点项目“三年行动计划”、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三年实施规划(2023-2025年),加快完善内联外畅的立体交通网络,打造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

    (本文系2023年度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A202302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