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增量、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粮食总产连续4年超100亿斤、连续10年居全省第2位,“皖垦麦22”小麦单产891.7公斤,再次刷新全省小麦单产纪录,全市设施蔬菜、中药材种植面积均居全省第1位。肉牛产业在全省率先突破,饲养量达23万头。
(二)乡村产业持续发展。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亳药产业集群项目,现有省级农产品加工强县强园强企11个,预制菜产值超100亿元。养生花茶产量占全国的90%,连续5年获评全国“邮政快递业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
(三)乡村建设持续推进。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入选省级精品示范村9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占比36%。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驻地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入选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单位。
(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有效运行, 未出现一例返贫致贫现象,中央及省级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占比达7成以上,光伏帮扶电站发电能力居全省前列、结算发电收入5.62亿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省第4位、皖北六市第1位。
(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机制持续完善。建立健全新时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十大工程等“1+N”制度体系,开展“两清理两利用”“三领三带”强村富民行动。
2024年“三农”工作怎么干
(一)围绕“两件大事”固根基,坚定不移守牢安全底线。
抓好粮食安全头等大事。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11万亩以上,不断稳固百亿斤粮仓地位。
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大任务。高质量实施“万企兴万村”等社会帮扶工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围绕“三头三尾”提质效,坚定不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突出集群发展。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围绕特色优势,下大力气发展高端绿色食品产业。
突出产业融合。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培育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加快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设施。
突出农民增收。深化农民收入“四项行动”,落实好粮食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
(三)围绕“千万工程”优环境,坚定不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坚持规划引领。加快推进2023年度9个精品示范村建设,接续推进2023年度37个省级中心村建设。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治理。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做好婚姻家庭、宅基地、耕地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四)围绕“深化改革”增活力,坚定不移破解发展难题。
有序做好二轮延包工作。
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持续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强化组织保障 强化要素保障 强化作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