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提振营商环境,吸引民营企业,吸纳年轻人才,发展创新经济上,亳州还面临哪些难题?新的一年又该如何破局?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红星新闻记者对话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亳州市市长秦凤玉,以期找到亳州市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中医药是最具辨识度的金字招牌”
安徽省委省政府赋予了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全国中医药产业高地、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桥头堡”的战略使命。如何利用这一天然优势?
秦凤玉说,主要工作包括四个方面:道地良种,掌握“核芯力”;传承创新,重塑“产业链”;借船出海,做大“朋友圈”;深度整合,擦亮“养生牌”。
亳州做强种子种苗“芯片”,建成省级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和5个规范繁育基地、17个绿色生产基地。聚焦医药制造大企业、销售大品种,新增规上医药制造业企业21家,累计引进注册品种60个。
亳州举办第39届药博会、中国(亳州)—RCEP中医药行业合作会议。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中医药协会建立合作关系。还推动中医药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开发华佗夹脊穴理疗、中医推拿、针灸养生等中医药养生旅游产品30余种,获评“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中国康养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一座亳州城,半部三国史”
秦凤玉说,“一座亳州城,半部三国史”。可以说,亳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诞生了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世界级历史名人,孕育了白酒文化、道家文化、中医药文化,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亳州基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已形成众多闻名全国的文旅地标。
当前亳州文旅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今年春节期间,各景区人气爆棚、“热辣滚烫”,接待游客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双双刷新历史纪录。
秦凤玉说,今年,将全力抓好“三个深化”,进一步增强文旅产业吸引力。深化传承与创新碰撞、深化融合与发展齐奏、深化诗景与远方交流。
“优化营商环境是永不竣工的工程”
提振民营经济,离不开优化营商环境。
秦凤玉说,近年来,亳州市紧盯企业需求,不断改革创新,全力纾困解难,去年亳州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贷款67.2亿元、用地8351.2亩、用工2.2万人。其实总结起来,就是营造“三心”环境,即办事省心、投资放心、经营舒心。
亳州推动企业开办一日办结、企业事项“一键申报、一键核查、一键直达”,实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建立“税信通”联合激励机制。实施《亳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动“轻违免罚清单”拓展到17个领域312项。出台《亳州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十条举措》等政策,以文件形式把优化营商环境实践中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定下来。
秦凤玉表示,亳州将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全力提升“三个度”,包括政务服务温度、项目建设速度、环境保障力度。亳州将坚持“周六政企面对面解难题”,坚持“周日项目要素会商协同办”,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深入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继续推进“轻违免罚”、柔性执法,让企业安心投资、放心经营。
“把民营企业家当自己人”
对亳州来说,民营经济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数据看,2023年民营经济为全市贡献了约50%的税收、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就业、99%以上的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税收的重要来源、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今年春节后,亳州第一时间召开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表彰了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目的就是向全社会传达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
秦凤玉说,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主要会集中在四个方面。包括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创新创造、全力抓好政府履约践诺、全力推动助企纾困。
“让年轻人专心前行、扬帆逐梦”
秦凤玉说,近年来,亳州市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制定人才发展三年规划,全方位引进、留住、用好人才,有效激发了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秦凤玉表示,亳州健全“1+N”人才政策体系,坚持以打造“‘亳’揽英才 智汇药都”人才工作品牌为重点,去年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到30所高校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全市共有160余名党政干部联系服务320余名人才。坚持以“药都优才”服务为依托,出台《亳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随迁配偶安置工作实施办法》等政策,五年来为1600名人才发放引才补贴1.3亿元,营造了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完善以信任为基础的使用机制、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深入开展建设人才项目、打造人才团队、支持创新平台等工作,创建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110个,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据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