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民宿小镇” 等你来感受诗意与远方
日期:09-29
□记者 胡芳
秋分时节,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长寺村内柿子渐红,稻穗渐黄,一派美好乡村景象。阳光洒在山间竹林中,林间一幢幢木屋质朴归真,身居其中,仿佛隐身世外。
像这样的诗意民宿在当地并不少见,是都市人向往的远离尘嚣,宁静致远。记者了解到,当下,在整个孙村镇,民宿产业以集群之势快速崛起,这座老牌“服装小镇”正在同时打造新兴的“民宿小镇”。
山水人文赋能 民宿经济风生水起
孙村镇地处皖南,坐拥马仁奇峰风景区、人字洞古人类遗址、红色中分村、梅冲千亩白茶园等优质资源,年接待游客量近百万人次。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当地将民宿产业作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新突破口。最新数据显示,孙村镇目前正常运营的民宿已超过25家,农家乐20余家,初步形成了中分、八分、长寺三大民宿集聚区。
记者发现,当地不光有成熟运营多年的“原居春谷”等生态民宿,一批新兴民宿也在加快建设中。走进长寺村,村内多处老宅正在紧张施工中,曾经不起眼的农房正升级美化,即将成为既保留乡土气息又充满现代设计感的特色民宿。建设中的“乡望长寺”民宿,计划改造60栋农房、新建15座太空舱。项目负责人张照民向记者介绍:“项目所有房屋都将引入德国被动房技术,还将建设树屋、书屋等。”由长寺村村部改造的“长寺未来社区”项目,规划建设有民宿、乡村会客厅、健康理疗室等设施,配套泳池、登山步道等休闲空间,致力于打造乡村康养民宿。记者当天在现场看到,目前该项目已正式动工建设,计划春节前后试运营。据统计,目前全镇在建、拟建和在谈的规模化民宿项目共5个,总投资超过2亿元,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合股联营”模式 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民宿产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特别是前期的土地流转、基础设施配套等投入压力较大。采访中,长寺村党总支书记俞浩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仅长寺未来社区项目,前期的土地征收、新村部建设、土地流转就需资金近300万元,村集体融资压力不小。”为破解难题,孙村镇探索出了“政府引导、村集体参与、市场运营”的合作新模式。长寺村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村集体通过流转闲置房屋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股,企业负责建设运营,双方按约定比例分配收益。这种“合股联营”模式既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也缓解了村集体资金压力。
与此同时,镇政府积极统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美丽公路、EOD环境整治等项目资金,优先用于民宿区域的道路、管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项目承载能力。以长寺村为例,自去年以来,已整合资金近3000万元,为民宿项目推进提供了坚实支撑。
围绕“马梅长红” 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民宿“建得好”重要,“运营得好”同样重要,民宿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品牌建设是民宿产业走得长、走得远的重要保障。为此,孙村镇通过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开展从业人员培训、推行服务标准化等措施,不断提升民宿质量和游客体验。同时,积极打造“民宿+”多元业态,如围绕国家级文保单位人字洞遗址所推进的公园项目,精心布局建设高端民宿和网红餐厅;依托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旧址红色资源,中分村自营的中分红色学堂年接待研学超5000人次;梅冲白茶基地已形成规模,开拓民宿、餐饮等业态,并成功举办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等赛事,有效提升民宿入住率;此外,民歌节、黄桃采摘节等节庆活动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途径。
国庆中秋假期临近,孙村镇内各家民宿即将迎来今年的客流高峰,部分民宿已被提前预订了八成左右,民宿经济红红火火。关于未来,孙村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围绕当地“马梅长红”(马仁奇峰片区、梅冲村片区、双长片区、红花山片区)旅游动线,持续推进民宿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加快全域旅游智慧系统建设,开发更多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丰富旅游消费场景。同时,将深化与合肥、南京都市圈的旅游合作,开展精准营销,拓展客源市场,推动孙村民宿从“区域性”走向“全域性”,从“体验式”走向“沉浸式”。 (图为已建成运营的各式民宿)
本版图片 记者 许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