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西河秋韵

日期:09-27
字号:
版面:第A12版:镜湖星月       上一篇    下一篇

章荣忠

西风掠过,卷起岸边芦荻萧萧作响。站在青弋江边凤家湾渡口远眺,对岸的西河古镇藏身于层叠的树影间,它像一位温厚的老者,迎接着来访的每一位游人。

追溯西河的过往,目光要投向遥远的西汉。当时这里是一片开阔的湖滩,唤作“草头湖”。后有先民至此垦荒定居,还建起一座庵堂,称为“茶庵”。有古籍记载:“汉元封三年属丹阳郡,古地名茶庵。”明朝洪武年间,迁徙而来的乡民日渐增多,大家齐心协力挑圩筑堤,将湖滩改造成宜居的村落。因村落位于青弋江西岸,“西河”这个名字便应运而生。清朝中期,青弋江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作为徽商往返芜湖、江苏、上海的必经水道,西河成为承上启下的中转站。一时间,古镇码头樯帆林立,商贾云集,被人们誉为青弋江边的“小上海”。

乘渡船横渡青弋江,刚踏上小轮码头的石阶,一场小雨便淅淅沥沥地落在了青石长街上,路边的草丛里、墙角的砖缝中,不时传来秋虫的吟唱,为古镇增添了几分灵动的音符。抬眼望去,斑驳的马头墙翘角飞檐,在细雨薄雾中,像一幅晕染开来的水墨画,既温暖又朦胧。街角处,一对雕花石墩静卧在老宅大门两侧,石上模糊的纹路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致。门额上的富贵牡丹木雕,虽蒙着尘,仍散发着古朴的气息。不用多说,这里曾是当地的大户人家。游人们仿佛还能听见宅院里昔日的笑语欢声,能看见当年的人间故事。

走到土地巷尽头,青弋江再次映入眼帘。此时细雨已停,江面平静如镜,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的沙石。远处青灰色的山影倒映在江中,随着水波轻轻晃动。几只船从天边驶来,又渐渐消失在江天的另一头。不知名的鸟从草丛里倏地飞起,落在不远处的柳枝上,梳理着被雨水打湿的羽毛。河滩上还有几块开垦出来的田地,勤劳的居民见缝插针,在这里建起了小菜园。地里躺着刚割下的红薯藤、芝麻秆,还有沾着泥巴的豆秆。这一切,都那样平静,又满是诗情画意。

在城镇化加速的进程中,这个偏安青弋江一隅的古镇在褪去繁华后,回归了平静,那些刻在砖瓦里的历史,藏在街巷中的往事仍然在述说着属于西河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