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瑜伽阿姨”王长义: 用坚持和自律对抗岁月

日期:09-27
字号:
版面:第A10版:朋友圈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彭璐

上午十点,秋风轻拂。王长义铺开瑜伽垫,开始以标准的“下犬式”拉伸脊柱。她双手撑地,双腿伸直,身体呈倒“V”字形,脑后的发髻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这位69岁的老人,如今已能轻松完成倒立、后弯等高阶动作,被年轻学员们亲切地称为“瑜伽阿姨”。在瑜伽的世界里,她用十四年坚持书写了一段对抗岁月的生动范本。

“刚开始连脚都抬不上去,别说劈叉下腰了。”王长义笑着回忆刚开始练习时的窘态。当时她经常腰腿酸痛,医生建议她尝试瑜伽,“一向很自信”的王长义决定试试。第一堂课难度不大,她感觉挺轻松,一下就上瘾了,“算是一见钟情吧,就这样爱上瑜伽了。”但随后的“进阶”练习让王长义开始吃尽苦头,“比如倒立,一不小心就折过去了。再比如说拉伸、劈叉,我这老胳膊老腿,可痛苦了。”

遇到瓶颈的时候,王长义也会犯懒不想上课,甚至打退堂鼓。“会不会拉伸坏了啊?干脆别练了。”可每当这时,她又“鸡”自己,“既然参加了,就要坚持到底,干事情不能就几天热度。咱不跟别人比,有多大劲儿就使多大劲儿,但不能放弃。”那段时间,王长义几乎天天上课,从不缺席。仅7个课时后,这位年轻学员眼中的“老阿姨”就完成了倒立,随后不断解锁更多难度动作。“干什么都是这样,你得能吃苦,还得有长性。”说起这些,王长义有些小得意,“现在很多年轻人,一觉得累了就想歇,想不干了,那可不行。”她指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告诉记者这是她这些年练习瑜伽的“进阶档案”:2012年首次完成头倒立坚持5秒,2019年解锁扭转弓式动作,2021年能独立完成“鹤蝉式”……这些泛黄的记录纸边角,还粘着她初学平衡动作时摔破膝盖的血迹。

“最苦的是前三个月,浑身肌肉像被拆开重组。”王长义展示着手机里的训练视频:56岁时做“犁式”动作疼得满脸通红,68岁时独立颤抖着完成“单腿鸽王式”,近几年的瑜伽馆年会与年轻学员同台表演“气韵瑜伽”……

俗话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如今王长义的体检报告显示,骨密度相当于50岁中年人,静态心率也保持在每分钟62次。而在她看来,比健康更大的益处是体态更加挺拔舒展了,“有一次我在老年大学上课,老师表扬我,说这个同学整节课坐姿都很端正挺拔,看上去特别有精气神。”

这份坚持背后是近乎严苛的自律。每个周二、周四上午,她的身影会准时出现在瑜伽馆:20分钟呼吸法唤醒身体,40分钟体式训练,15分钟冥想。即便是春节期间瑜伽馆闭馆,她也会在家用毛巾代替伸展带。“每天不练习一下就会觉得少了些什么,大过年的我也会坐在床上做几组简易扭转。”王长义笑着告诉记者,作为瑜伽教练的女儿也觉得母亲太拼了,会偷偷藏起她的瑜伽垫,却发现母亲用报纸铺在地上继续练习。

上个星期,王长义去了趟大别山,在白马尖山顶完成了一组拜日式。“有同行的年轻人问我秘诀,我说你看这山路,就像瑜伽里的‘战士一式’,每一步都要扎根大地。”她掏出手机,微笑着向记者展示着相册里出去游玩时拍的瑜伽打卡照。当被问及坚持的动力,王长义只是淡然一笑:“不是我在坚持瑜伽,是瑜伽在坚持我。”

一阵秋风拂过,她脸上的笑纹与银白的发丝一同飘舞,仿佛时光在此刻完成了最温柔的交接。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