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金沐涵(育红小学旭日天都校区607班)
指导老师:韩婷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爱如明灯,照亮前路;爱如春晖,暖透岁月。
那天早晨,我被一阵压抑的咳嗽声惊醒,客厅的灯还亮着。扒开一道门缝,母亲披着旧背心坐在餐桌旁,手边放着没喝完的药液,正用勺子搅动锅里的白粥,每动一下,肩膀就跟着轻轻颤一下。
她昨天发了烧,凌晨才退下去,说话时嗓子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听见我出来的动静,她赶紧把围巾往脖子上绕:“怎么醒了?再躺会儿,早饭快好了。”她掀开盖子时被蒸气呛得偏头,指尖却凭着感觉夹起荷包蛋,轻轻滑进我的面条里,动作比平时慢了半拍,却没溅出一点汤。
我瞥见她袖口沾着灰线头——昨天书包带被门角勾断,她当时只说“我来缝”。走到沙发旁翻看书包,台灯的光落在缝补处:针脚歪歪扭扭却比平时密。沙发旁的矮凳上,线团滚在地上,母亲常用的顶针歪在凳角——准是她半夜咳得手不稳,不小心蹭掉的吧?
指尖抚过歪扭的针脚,客厅里砂锅的咕嘟声混着她压抑的咳嗽,让我鼻尖一酸。“今天降温,”她端来面条,碗沿擦得干干净净,“我送你去学校,顺便取药。”我刚要拒绝,她已拿起书包往背上甩,拉链碰到衣服的瞬间,她突然捂住嘴咳起来,弯着腰半天没直起身子。
我赶紧上前扶住她,喉咙像堵着棉花。晨光从楼道窗斜照进来,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围巾裹着半张脸,露出的眼睛却亮得像含着光。原来她总说的“大人不容易生病”,都是藏起来的温柔啊。此刻她扶着我肩膀的手心,传来比那碗面条更暖的温度。
那天的面条香得恰到好处,荷包蛋的溏心咬开时,暖流混着鼻尖的酸,在心里慢慢漾开。她愿意为我把咳嗽声里的脆弱藏好,把最暖的饭、最稳的背影永远留给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如今我会在她咳嗽时递上温水,在她熬夜缝补时悄悄开亮台灯,在降温时提前把她的围巾放在门口。哪怕寸草心微,也要努力向着春晖生长,用自己的微光,一点点温暖她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