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芮娟 实习生 金文静
一栋栋出新的居民楼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清爽;新建的非机动车棚和新增的停车位有序停放着车辆;新改造的休闲广场上,不仅有古色古香的亭廊,还更换了健身器材、增设了彩色儿童设施,老老少少正在此休闲玩乐……初秋,走进位于芜湖市弋江区的瑞东园,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脏乱差”的老旧安置小区。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让瑞东园一、二期拆除围墙连成一片,“容颜”陆续变美;也让瑞东园社区抓住机遇,通过整合多方力量、深化“红立方单元长”基层治理等模式,实现一个“老破旧”从“硬件改造”到“服务提升”的全面升级,改造成果实实在在惠及于民。
改前问需 改中破题
拥有52栋居民楼的瑞东园建设已有20余年,其中,一期有30栋1200多户居民,二期有22栋近900户居民。随着岁月流逝,它逐渐显露出“老态”:绿化杂乱、道路破旧、车辆乱停放、雨天积水、外立面斑驳脱落……这些问题曾一度成为居民们的“心头愁”。
转机发生在2024年的4月、12月,瑞东园一期、二期陆续启动了老旧小区改造。这个好消息,让居民们在激动之余又陷入另一种担忧——改造会不会就是走个过场?
“改哪里、怎么改,得听居民的!”惊喜的是,瑞东园社区党委真把居民们的意见当回事。改造前,由热心居民、退休老党员等组成的170多位“红立方单元长”带着调查问卷,逐门逐户开展“敲门行动”。最终居民提出的一条条合理意见,如新建停车位、管网疏通、改善绿化环境、增设儿童游乐设施等融入到改造方案中。
改造过程中,居民们的诉求同样不能忽视。为此,瑞东园社区党委牵头,与街道城建部门、施工方、物业公司、业委会、单元长代表等组建“同心瑞东议事厅”,专门解决改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居民担忧外墙真石漆喷涂问题,议事厅立即协调施工队将居民家的窗户、空调外机等用塑料膜进行统一覆盖,增加防护;二期16栋居民反映,增设停车位、解决停车难虽然重要,但休闲设施不能少,为此改造时继续保留了该楼栋附近的凉亭并进行了改造升级。据统计,改造期间,议事厅共解决了80余条居民诉求,居民自发拆除乱搭建27处。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建设美好宜居家园。
如何抓住老旧小区改造机会,实现从点到片的整体性改造布局?瑞东园社区打造了样板。今年改造时,原来一期、二期的隔离围墙被彻底拆除,实现空间整合、资源共享。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整合专项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等,70户居民屋面问题解决,南门商业街下水管网进行了改造提升,位于小区的居家养老中心的外立面、老年助餐点、卫生间等设施也进行了升级改造……2000余户居民的生活品质全面提升。
改后维护 服务凝心
“改造一时好,管理跟不上”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常见难题。如何破解?瑞东园社区也有妙招!据社区相关负责人刘冰介绍,之前居民因物业频繁更换导致“信任危机”。此次改造,物业提前介入,从“改造旁观者”变为“治理参与者”,不仅监督施工质量,方便后续维护新建设施;还及时在业主群中发布有关改造的各种温馨提示,及时反映业主诉求协助解决。物业“改造中服务、改造后管理”的模式,获得越来越多居民认可,如今小区物业费收缴率翻了一倍,逐渐步入良性循环,避免了“改后反弹”的隐患。
为进一步巩固、共享改造成果,今年以来,瑞东园社区还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微治理项目等,在新改造的小区广场打造“法律援助”“金融反诈”“健康口腔”等公益活动,或是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喜庆活动,用不断升级的服务凝聚民心。9月12日,在人气旺盛的一期长廊处,社区将改造期间征集的老物件、老照片故事展出,邀请居民“以新换心”话瑞东。“真是没想到,我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美,越来越舒适!”家住瑞东园一期的秦建平老人拎着一只颇有岁月痕迹的“烫焐子”感慨道。老人回忆道,“烫焐子”和他一样大,见证了他家从外地来到芜湖,从原永康食品厂宿舍拆迁搬到瑞东园,又见证瑞东园从“衰老”到换“新颜”。
居民们在相似的生活经历中增进情感联结,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现在一期、二期是真正的‘一家人’了,真好!”正在观看老照片展的二期居民李少俊是一位跑步爱好者,今年暑期二期改造好后,他主动免费带着孩子们在拆除围墙的小区内运动、跑步,长长的彩色健身步道上留下越来越多孩子以及晨练居民们的身影。“小区环境美了,大家的精气神都足了。”李少俊笑着说。
小区改得好不好,成果实在不实在,居民的笑容是最好的答案。当老旧小区改造真正“改”到群众心坎上,“忧居”便化为了“优居”,共建共治的美好家园正成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