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第二中学:“安澜精神”可感可触
日期:09-03
暮色中的芜湖古城谯楼广场灯光璀璨,“安澜精神传薪火?青春乐章颂未来”芜湖市第二中学安澜教育集团第三届公益展演暨安澜中学生管乐团第十二届公益展演在此唱响。200余名师生用管乐、合唱、朗诵等形式,让戴安澜将军的爱国精神在音符中薪火相传。把历史搬上舞台,让精神可感可触,是芜湖市第二中学红色文化育人的生动注脚。
芜湖市第二中学因纪念戴安澜将军而得名“安澜中学”。学校将戴安澜将军的爱国精神确立为德育品牌,确立了“文化育人”“活动育人”两条德育主线:一方面深耕校史,把戴安澜将军的生平、手迹、家书转化为德育教材;一方面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吹奏、歌唱、奔跑、塑形中体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走进芜湖市第二中学西洋湖校区,两棵刺槐矗立,这两棵被唤作“安澜槐”“荷馨槐”的槐树,由戴安澜之子戴澄东栽种。学校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墙,以戴安澜将军雕像和安澜中学赋拉开序幕,阐述了7大事件——即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和远征军入缅。其中2号墙为题词区,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为戴安澜题的挽诗和挽词。
此外,学校新生夏令营第一课必是戴安澜事迹宣讲;每年清明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前去戴安澜烈士墓扫墓;校史馆专设红色典籍专柜,陈列《戴安澜传》等百余册书籍;实践课程、党团校课程以“安澜精神”为主线,管乐团、健美操队、啦啦队、合唱团、陶艺等社团均以“安澜”命名,形成“课程—社团—活动”三位一体格局。每年戴安澜牺牲纪念日前后,学校举办管乐团大型公益展演,2018年更以全国冠军身份赴德国交流,让“安澜精神”走出国门。
在芜湖,像芜湖市第二中学这样让历史“活”起来的做法并非个例。江城各校以一些特定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不同形式让历史走进课堂、走进生活。从一所学校的特色品牌到一座城市的集体行动,戴安澜将军和无数芜湖英烈的故事正在被一代代青少年学子口口相传。
记者 奚璟 文 汪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