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海
乙巳蛇年新年,沈大龙先生的著作《千秋繁昌》飞抵京华,敲门入户,送来江南新春问候,给千里游子的怀乡之情以温馨的慰藉。我与大龙是发小,这本著作满载家乡深厚友谊与泥土芳香,笔者读之,倍感亲切,感想联翩。
《千秋繁昌》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繁昌地方历史文化专著。千秋繁昌是吾乡。煌煌45万5千言,从远古到新时代,从自然到非遗,从物产到人文,多角度展现了繁昌的底蕴、风光与风采,语言典雅,图文并茂,堪称繁昌之《史记》。
家乡繁昌本名“春谷”,后因东晋衣冠南渡,侨置中原“繁昌县”,又得名“繁昌”,而“繁昌”取之于“人神并和,繁荣昌盛”。通观全书,笔者深深感到“人神并和,繁荣昌盛”深刻反映了家乡的历史本质。
家乡人文历史悠久、厚重。该书第一部分“区位沿革 山水江南”与第四部分“人文华彩 胜迹遍境”,首尾呼应,我从中看到了家乡人文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人文主体及其创造性成果。第二部分“天地造化 开启史册”与第三部分“春谷肇始 繁昌长歌”,从中可以看到家乡人民自古以来创造人文历史的动态历史剧,或简朴渐进,或错综复杂,或跌宕起伏,一幕幕,皆精彩纷呈。
从该书中,笔者更感受到家乡人民富有创造历史的人文精神。第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家乡人民不仅有200多万年前人类早期活动踪迹——人字洞,更有改革开放浪潮中的第一批排头兵。第二,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如,繁昌保卫战体现了中华民族抗敌御侮的英勇气概,迎接先遣渡江侦察队和百万雄师第一船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第三,勤劳、聪明、智慧,富于建设精神。从人字洞到古城到新镇,从江堤到圩田到工厂,从古窑古瓷古雕到荻港新港,从非遗传承到先进制造,无不体现此种精神。第四,有尊师重教的历史传统与教育强国的时代精神。千百年来,家乡人才辈出。家乡很早就有学校的历史记载,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王安石还专门为繁昌修建县学作记颂之。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进入新时代以来,文化兴盛成为新时代繁昌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家乡富有人文历史与人文精神,两者和谐共振,相互应和,不仅繁荣而且昌盛。这是笔者读《千秋繁昌》的点滴体会,也是对“人神并和,繁荣昌盛”的浅显理解。家乡繁昌,实至名归,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