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七旬“飞手”老人玩转无人机

日期:08-30
字号:
版面:第A10版:朋友圈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彭璐

晴空万里,山海壮阔。30米、50米……随着无人机在不断攀升,看着显示屏上出现的一幅幅美景画面,段焕元老人露出孩童般的微笑。作为一个无人机摄影爱好者,在高空俯瞰大地的感觉,这大概是他最自豪的收获。

无人机不是年轻人专属 古稀之年习得新技能

对于段焕元而言,学习新技术、感知新变化,时间、年龄不是限制他的束缚,反而让他更加专心地钻研新技能,发挥自己的新特长。“一架‘飞机’、三块电池、一台相机、一个充电器,是我出门的必带装备!”今年78岁的段焕元是位不折不扣的摄影大咖,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学会了摄影,并且为之痴迷。“我当时的老邻居是个翻译,喜欢摆弄照相机,我看了羡慕不已。”他告诉记者,后来省吃俭用买了一台胶片机,足足花了400元,相当于当时四个月的工资。

“以前玩相机多一些,后来觉得相机的视角有限,所以想到了无人机。2018年,我买了一架大疆A2无人机。”段焕元告诉记者,自己在芜湖算是比较早的“飞手”。买来后,也没有老师指导,他就自己看着说明书瞎琢磨。他至今还记得第一次飞出去时提心吊胆、生怕飞机收不回来的感觉。因为那时的无人机,本身技术也不成熟,有时飞着飞着就没信号,“心脏病都要被吓出来。”

果不其然,没多久,段焕元在拍摄图片的时候摔机了,好容易把无人机找回来,光是维修就花费了半个月时间。为了尽可能减少“炸机”的情况,总结失败的教训,那段时间,他不断根据飞机的设计结构选择合适的电机、电池以及飞行控制器,段焕元的爱人打趣道:“他有时一钻研就是一整天,叫他吃饭也听不见。”

好在通过多年的练习,如今段焕元的无人机操作技术行云流水。“老段常常用无人机拍摄记录下我们快乐的游玩时光,他一直保持着一颗童心,年轻人都爱和他玩。”段焕元的爱人说起老伴的这个爱好,有一些骄傲。

7年换了5架无人机 为热爱“老当益壮”

从最初的胶片机,到现在的无人机,接触摄影多年,段焕元有很多心得体会。在摄影的过程中,拍摄的角度是很重要的一环,以往手持的角度很难有太大的变化,为了拍一些较大的场面,有人会用很长的相机杆,有人会登高去拍摄,而无人机的出现则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段焕元最常用无人机来拍一些人文纪实为主的片子,随着航拍技术的不断进步,他也在不断更新设备,短短七年时间已经换了5架无人机。

虽然无人机这项爱好很“烧钱”,但对于真正爱好飞行视角作品的摄影人来说,这笔投入很值得。“这些年,我光是购买无人机就花了十几万。”段焕元坦言,这个爱好能坚持这么多年,爱人的理解和支持功不可没。

带着二十七八斤重的“宝贝”翻山越岭,为了一个难得的镜头蹲点守候几个小时,深夜剪辑研究照片……段焕元对摄影的热情在多年的积累中,越来越多,成为他最引以为豪的成果。夜幕下的松鼠小镇灯光璀璨,春日的响水涧油菜花海翻金浪,长江三桥边高耸入云的塔吊……一张张航拍图片凝聚着他的心血,还有一些随着城市发展而消失的建筑物,也被他定格在了光影中。

“无人机航拍的面世,使我的眼睛像长了翅膀,空中拍摄不再只是幻想。”段焕元这样描述自己对无人机航拍的热爱。这些年,这份兴趣爱好加上个人努力,终于修得“正果”,他的作品曾获得2020年度安徽航拍飞行总队优秀作者奖、市第三届生态环境保护主题摄影大赛金奖。

“很多镜头是转瞬即逝的,这种‘抢’到的感觉太幸福了,摄影让我的后半生很充实,其实无人机摄影不光年轻人可以玩,老年人一样可以学,可以尽情追求生活乐趣!”段焕元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爱好,热爱让人“老当益壮”。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