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热的“钢铁”驾驶室 连接世界的“大舞台”
日期:08-30
卜斌
长江之畔,上午9点多的芜湖港,骄阳炙烤着每一个角落,热浪已经从水泥地上升腾。“左一点,好,慢放……”六层楼高的桥吊驾驶室内,芜湖港场桥班长卜斌聚精会神地看着吊装集装箱,汗水沿着他的安全帽带不断滴落。在他的操控下,集装箱稳稳地落在卡车上,误差不超过2厘米。
芜湖港作为重要的港口枢纽,每天有数千个集装箱在这里流转。盛夏时节,货物吞吐量不降反增,因为许多企业要赶在秋季前完成出口订单。卜斌和他的同事们坚守岗位,头顶烈日,挥汗如雨,保证着港口集装箱和其他物流通道的畅通。他们的工作时间表上只有一个简单的备注:高温天气,照常作业。
8月27日,记者和卜斌一起,爬上18米高的桥吊,来到他平时工作的操作室。这是一个近4平方米的“钢铁盒子”,为了操作视野开阔,四周装有玻璃。虽然里面装有空调,但在烈日持续炙烤下,仍能感到阵阵热浪。“早晚还好,下午一两点的时候,操作室里的气温也会超过30℃。”上午10点多,在现场巡查场桥设备安全装置的卜斌工作服后背已经湿了一片。
“我2000年进港参加工作,2010年由轮驳公司转岗到芜湖港务公司,一直从事场桥司机岗位,至今已有15个年头。2019年,被选为场桥班组班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退伍军人,卜斌在自己岗位上凭借过硬的技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他是2025年“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荣获2024年“安徽省技术能手”称号;在2023年“航道上的安徽”职工技能大赛中,以理论和实操双满分的成绩荣获场桥项目比赛的第一名。
上午11点钟的长江水面上,进出港口的集装箱船舶汽笛声此起彼伏;芜湖港区内,集装箱卡车从码头到堆场川流不息,场岸桥吊箱你上我下。卜斌走出场桥驾驶室,安全帽下是一张被岁月刻满痕迹的脸,看着比实际年龄大上几岁,黝黑的皮肤上沁着细密的汗珠。
场桥司机只是卜斌日常工作中的一项,作为芜湖港务公司集装箱操作部场桥班长,卜斌还要兼管集卡人员和设备的管理。“设备安全运行是重中之重,所以不能放过一点细节。”从场桥司机操控室出来后,卜斌开始了设备巡查。“天气热,检查轮胎的频次要增加,”今年夏天,气温居高不下,卜斌在工作时,大量的时间都在户外。他不仅自己坚持细致检查,还要求班组成员提高检查频次,确保万无一失。“升钢丝绳、制动系统、小车和行走轨道等都是场桥的关键部件,必须要多次检查,才能确保安全。”这样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在高温环境下,需要比平时更多的耐心和细心。
场桥班组是一个团队,作为班长,卜斌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还要关心其他成员的状态。高温作业下,团队协作显得尤为重要。他还需要合理安排班组成员的作业时间和任务量,避免任何人在高温下过度暴露。“工作累的时候,的确很累。但有时候晚上值班,从操作室看出去,整个港口的灯光像星星一样。想想这些集装箱要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就觉得我们的工作挺有意义的。”在采访中,卜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正是千千万万个像卜斌这样的劳动者,用汗水保障港口的畅通,用责任奏出经济发展的铿锵节奏。
记者 汤荣汛 文 通讯员 李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