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融合助力残疾预防 为特需人群脊柱健康护航
日期:08-26
本报讯 8月25日是全国第九个残疾预防日。当日下午,芜湖市残联联合市卫生健康委,组织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专家团队,走进芜湖市孤独症协会,为机构30余名残疾儿童青少年开展脊柱侧弯异常公益筛查活动(如图)。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专业医学手段实现脊柱健康问题早发现、早干预,降低残疾儿童青少年因脊柱病变导致的功能障碍风险。
来自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和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6名专家组成的团队,携带专业检测设备,通过目测观察、ATR前屈试验,为残疾儿童青少年逐一进行脊柱形态检查、体态功能评估。针对筛查中发现脊柱侧弯倾向的3名儿童,专家现场出具个性化康复建议。
专家团队还面向家长开展脊柱健康科普讲座,通过动画演示、模型展示等形式,生动讲解脊柱侧弯的成因、发展规律及家庭干预技巧。康复治疗师带领儿童进行趣味脊柱保健操互动,现场发放《残疾预防核心知识手册》《脊柱健康管理指南》等资料。家长金女士感慨道:“孩子因孤独症常年康复训练,这次筛查不仅让我们了解到脊柱保健的重要性,更学到了预防特发性残疾的实用方法。”
市残联康复科童仁平科长表示,脊柱侧弯是影响残疾儿童生活质量的常见特发性障碍。此次筛查是残联系统落实残疾预防三级体系建设的创新实践,通过链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康复机构,实现残疾预防端口前移。未来将持续联合卫健、教育等部门,在筛查干预、康复救助、辅具适配等方面深化协作,为残疾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全周期保障。
据悉,本次活动同时也是芜湖市第十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精致“体言”——多学科模态融合赋能项目》的收官活动之一。该项目主要服务芜湖市存在体态和言语气息困难的特需精神障碍人群,通过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多方合作,采用“机构牵头、医疗评估、高校赋能”模式,整合医学、康复、教育、心理及社区资源,提供系统化、多层次的康复服务,助力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自去年11月启动以来,项目致力于为特需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体态矫正和言语气息训练服务,有效改善他们的身体姿态、增强肌肉素质,提升言语清晰度与连续性,进而增强其生活自尊心、社交自信心及社会融入能力。
记者 奚璟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