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安徽省医保局获悉,近日,我省出台《关于优化提升医保政策通达性若干举措》(以下简称《举措》)提出,着力解决群众“办事繁”、服务“咨询难”、政策“执行慢”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障政策的知晓度和执行力,构筑无盲区、零距离的政策通达体系。
探索医保咨询AI客服全天候应答
《举措》提出,探索医保咨询AI客服全天候应答。部署医保人工智能咨询客服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精准解读医保政策,智能分析参保人咨询需求,实现7×24小时政策自动应答、业务办理指引和个性化服务推荐,全面提升医保服务智能化、便捷化水平。
优化“12345”政务服务热线解答服务,动态更新医保政策问答知识库、案例库,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确保人工服务全时段响应。推广设立医保专席经验,精准回复群众复杂和疑难问题。
编制全省医疗保障服务咨询指南和办事地图,整合各级医保经办机构、“15分钟服务圈”网点、两定医药机构等信息,提供政策解答、业务办理指导、投诉受理等全方位服务。
整合智能在线客服、局长信箱、政策咨询、12345政务热线平台等群众诉求受理平台,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全面提升医保咨询服务效能。探索设置医保服务专属通道,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通视频服务及“银发服务”专栏。
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
《举措》明确,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在群众办事频率较高的社区、银行、产业园区等社会场所,设立医保服务代办点,延伸服务触角。健全“县有大厅、乡有窗口、村有柜台、组有网格员”的基层医保管理服务网络,设立标准化(流动)服务站,推进医保政务服务事项下沉,打通医保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依托全国(安徽)医保信息平台,建设功能完善统一的医保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政策查询、申报、办理“一网通办”。将皖事通、网站办事大厅、医保公共小程序、微信服务号等功能全面贯通,制定“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同城通办”事项清单,有效消除“数字鸿沟”。
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医保服务机构建设,设立内部医保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落实首问负责制,建立监督机制和投诉处置机制,确保群众咨询医保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规范设立医保结算窗口,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设置医保咨询专员,为参保群众提供及时准确的政策解读。定期组织临床、医技科室人员学习医保政策,提高医保政策应用和解答的准确性。推动医保服务向零售药店延伸。
通过短信向参保群众推送医保信息
《举措》要求,积极推进医保“政策地图”建设,拓展扫码查询功能和范围,实时更新医保政策内容。扩大地图应用场景,在各类医保服务场景和场地推送或张贴,让参保群众通过手机扫码即可查询了解最新医保政策。
细化服务数据核验规则,通过信息系统自动分析和“数据画像”,精准筛查出更多符合“免审即享”或“即申即享”者的待遇得到应享尽享,快速审核并直接兑现政策红利,无需反复跑腿或提交冗余材料,形成“政策找人+主动申报”的双轨模式。
在医保筹资政策宣传、待遇调整、患者就医结算等环节,通过手机短信及时、精准地向参保群众推送重要医保信息,提升服务效率和透明度。
记者 王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