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持续炙烤,市民家中空调、风扇等避暑电器全力运转,用电负荷节节攀升。
8月21日上午10时,在芜湖市鸠江区通江大道旁,国网芜湖供电公司江北供电分公司带电作业班的电力工人们,正乘坐着绝缘斗臂车,在距离地面15米的高空中奋战,他们头顶烈日、汗如雨下,保障着电网的平稳运行,绝缘服反射出的金色光芒,在道路上方格外显眼。
时间回到当日上午9时20分,在10千伏杨坝106线通江大道#03环网柜#05出线单元#001杆下,几名带电作业的电力工人已整装待发,脚下的工具材料摆放得井然有序。现场的温度已经接近36℃,烈日将他们黝黑的脸庞晒得发烫,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脖颈滚落,瞬间浸湿了厚实的工作服。
对他们而言,这样“全副武装”迎战高温的日子,早已是工作常态。
工作人员王齐告诉记者,当天的任务是配合市政道路建设完成新电缆线路的接入与老电缆线路的拆除,且全程需在“不停电”状态下进行——这意味着虽然工作任务很复杂,但是沿线市民家中的空调、风扇能正常运转,生活用电丝毫不受影响。
做好所有准备工作后,王齐“全副武装”地进入带电作业车的绝缘斗,只见他头上戴着绝缘安全帽和防电弧眼镜,身上穿着全套工作服,肩膀上又穿着绝缘披肩,手上戴着厚厚的三层工作手套,脚上穿着绝缘鞋,在系好安全带后熟练地操作绝缘斗缓缓升至高空作业点。
地面的热浪让人难受,高空中更是毫无遮阴,阳光直射下,体感温度远超40℃。王齐的工作空间,是一个两平方米的绝缘斗,所有的热量都被紧紧地“包裹”在身边,犹如身处一个空气炸锅之中,连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格外沉重。
尽管身着厚重的绝缘装备,但是王齐手中的操作流程精密如外科手术:只见他先对带电线路设备进行严密的“绝缘遮蔽”,确保自己在作业区域与带电线路设备保持绝缘隔离;再小心翼翼断开旧电缆的T接引线,迅速恢复导线绝缘,随后安装故障指示器并稳妥固定,最后放下旧电缆并拆除绝缘遮蔽措施……经历了千百次的实战,一系列动作要领王齐早已烂熟于心,但是为了保证作业安全和工作质量,他依然时刻保持警惕,不敢掉以轻心。
10分钟过去,王齐安全帽下的汗水不断涌出……20分钟过去,他贴身衣物已被汗水全部浸透,紧紧黏在皮肤上……30分钟过去,他感觉自己的体力正在飞速流逝,哪怕是拆除一颗小小螺丝,都耗费着巨大的体力与精力,但他还是咬牙坚持着。
经过近40分钟的高温作业,顺利圆满地完成此次工作。在带电作业车绝缘斗下降过程中,王齐轻轻地呼出了一口气仿佛也卸下了重担,缓缓回归地面。
“上面特别热吧?”面对记者的询问,王齐边脱下三层工作手套——内层棉纱手套、中层绝缘防护手套、外层防穿刺羊皮手套,边抹了把脸上的汗,朴实地笑答:“确实很热,但是最热的时候也是不能停电的时候,也是大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早就习惯了。”
脱下绝缘服时,他贴身的工作服和棉纱手套能直接拧出水来,脸颊上还留着安全帽带勒出的深深印痕。接过同事递来的水,他一口气猛喝下一瓶,又找身边的同事拿了一瓶。王齐笑着说,这种天气,他干一上午活儿,至少要喝掉6瓶水。
短暂休整后,他便和同事们收拾好工具,奔赴下一个作业点。自今年7月以来,这支由11位电力工人组成的带电作业班,已完成了260余次类似作业。
“类似的带电作业,现在我们一天要开展七八次,最高纪录能达到15次,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都习惯了。”国网芜湖供电公司江北供电分公司运检技术专责何方方告诉记者。
何方方介绍,为了保障百姓的可靠用电,他们全力推广应用带电作业技术,如果在狭窄的乡间小道上或田间地头中,带电作业车辆无法到达,他们就会使用绝缘脚手架、绝缘平台或者绝缘蜈蚣梯等特殊装备来完成带电检修工作。在高温天里,他们通常会采取“错峰+轮换”机制,避开高温时段,同时安排多名人员轮换作业。
“但是,遇到紧急任务时,哪怕天气再热,我们也要赶到现场作业。”何方方说,“这是我们的责任,只要大家能放心用电,我们再热、再辛苦也值了。”
烈日下的汗水,高空处的坚守,这群电力人用专业与担当,在热浪中为千家万户撑起了一片清凉。
记者 奚璟 文 通讯员 黄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