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蒋立平:稻田里“传帮带”的“守护人”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第A05版: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8月19日上午9点,南陵县芜湖大米产业园长糯原粮基地的稻田里,热浪像无形的蒸笼包裹着一切。

58岁的蒋立平俯身弯腰,黝黑的脸上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顺着脸颊、脖颈滚进湿透的衣领,在后背洇出大片深色印记。他全然不顾这些,粗糙的手掌轻轻拨开浓密的稻丛,连叶鞘缝隙里的虫卵都不放过。锋利的稻叶划过手臂,留下一道道细密的红痕,混着汗水带来阵阵刺痛,他却像没察觉似的,时不时直起身揉揉发酸的腰,又立刻弯下去继续检查。

蒋立平身旁,他的徒弟黄健紧随其后,学着师父的样子拨开稻丛,额头上的汗滴落在记录本上,晕开小小的墨点。“蒋老师经验丰富,更重要的是,他毫无保留,手把手地教我。跟着他下田,书本上的知识都‘活’了起来。”31岁的黄健语气里满是敬佩。

作为南陵县种植业服务中心植保植检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蒋立平自1987年起就扎根南陵,38年里他用双脚丈量全县60多万亩农田,脑子装着一幅“活地图”。高温天里,他把下田时间提前到清晨7点,可即便如此,刚进稻田几分钟,衣衫就已像从水里捞出来一般,贴在背上又湿又沉。关节炎的老毛病让他的膝盖隐隐作痛,但他却说:“出汗多有益健康。”一句“不下田不放心”,藏着他对土地最深的牵挂。

在蒋立平看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一场需要前瞻的战斗,而持续战斗需要人才。他坚持“师傅带徒弟”,带安徽农业大学实习生下田时,蒋立平一边忍着稻叶划伤的刺痛示范观察技巧,一边讲解病虫害发生规律,把理论揉进沾满泥水的实践里。8月18日傍晚6点,一位种粮大户在田间发现不明害虫,他顶着烈日余晖赶到田间,蹲在发烫的田埂上仔细鉴别,汗水顺着鼻尖滴进泥土,很快给出防治方案——这既是为农户解困,更是给随行学生上的生动一课。

“宏观把握,乐在其中。”当被问及坚守与传授的动力,蒋立平的笑容像田间泥土般质朴。这“乐”,藏在高温下的稻田里,藏在被汗水浸透的每一件衣衫上,更藏在看着“青苗”茁壮成长的满足里。

记者 许诚 实习生 钱琰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