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薇 文/摄
立秋过后,虽然江城芜湖仍留着夏日的暑气,但市民的饮食选择却悄然发生了变化——莲藕、茭白、毛豆等时令鲜蔬成了菜市场的主角,梨子、葡萄等应季水果备受青睐。古人讲“食饮有节”,在芜湖人一日三餐中,始终遵循着“顺时而食”的养生之道。
个时节不可错过的美味。
除了这些鲜嫩时蔬,芜湖人也懂得“吃秋果”的养生之道。
“秋吃果,冬吃根”的古语道出了顺应时令的饮食智慧。“秋吃果”意指秋季多吃坚果、水果。古人通过观察自然规律发现,秋季食用当季水果最益健康。
提到水果,立秋之后,不少水果摊上也换了“阵容”,曾经占据C位的西瓜渐渐“退居二线”,苹果、梨、葡萄、蓝莓等水果唱起了主角。
“立秋后,空气干燥,每天吃个梨润润肺最好了。”在弋江区一家超市里,市民李先生正在挑选新鲜梨子。旁边的葡萄摊前,王女士边挑选边说道:“葡萄水分足,还能补气血,这个季节吃最合适了。”她表示家里每天都会备些应季水果,既能直接食用,又能榨汁,清爽又解腻。
早上8时左右,保兴湾小区附近的菜市场人流熙攘、热闹非常。摊主们将时令蔬菜整齐地排列开来,带着泥土清香的莲藕、鲜嫩亮眼的茭白、颗粒饱满的毛豆……市民们在菜市场的各个摊位选购蔬菜、鱼虾等食材,丰富餐桌。
在菜市场的一个摊位前,张阿姨一边挑选着新鲜蔬菜,一边跟摊主唠着家常。她手中的购物袋里,除了青翠的毛豆,还有半截冬瓜。“这冬瓜利水又润燥,最适合现在吃了。”摊主郑师傅在一旁补充道:“这几天茭白卖得特别好,莲藕、苦瓜、冬瓜也非常抢手。”
常言道“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传统医学认为,藕有补血、凉血、止血的功效,生吃能凉血散瘀,熟吃补心益肾,具有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效果。
“现在的藕最养人了。”许阿姨站在藕摊前,仔细挑选着还带着泥浆的鲜藕。她告诉记者,秋藕滋阴润燥,凉拌、炒菜都好吃,但自己最喜欢的还是打成藕羹来喝,“一碗下肚,浑身的燥热都消了大半。”
除了莲藕,菜市场里紫莹莹的茄子、翠绿的豇豆、金黄的南瓜,还有活蹦乱跳的鱼虾,都是这
饮食要“收”也要“润”
不过,吃水果也有讲究。中医认为,秋季吃水果要遵循“滋阴润燥”的原则。梨子性凉,能生津润肺,特别适合秋燥时节食用;葡萄味甘酸,具有补气血、生津液的功效;苹果则富含果胶,能促进肠道蠕动。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虚寒者不宜过量食用寒性水果,如梨子可蒸煮后食用以减弱寒性。
食用水果要“应季而食,适量为宜”。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最佳,最好在两餐之间食用。同时,不同水果要搭配着吃,比如将温性的红枣与凉性的梨子一起炖煮,既能润燥又不会伤脾胃。此外,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选择低糖水果,控制摄入量。
此时节,饮食调理最为关键。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提醒,立秋时节养生要遵循“收”与“润”的原则,既要兼顾暑热未消的特点,又要为秋冬的“藏”打好基础。“立秋并不意味着酷暑立刻结束,反而会经历一段‘秋老虎’的短期回热天气。”过量食用辛辣、温热的食物,容易加重体内湿热,建议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梨、葡萄、银耳、百合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既能补水,又能滋养肺胃。
此外,立秋后昼夜温差大,饮食上要注意“保暖”,少吃生冷食物。冰西瓜、冰饮料等夏季“宠儿”要尽量少吃,以免损伤脾胃阳气。从中医角度看,秋季宜“收”,饮食上应减少寒凉刺激,让身体逐渐适应季节变化。
时节流转,饮食随行。随着时令调整饮食,在烟火气中守护健康,是芜湖人最朴素也最有效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