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识别和防范老年人药品、保健品等虚假宣传陷阱,守护好“养老钱”“保命钱”?8月14日,芜湖市市场监管局同时发布风险提示,注意“五看一查”科学理性消费。
老年人药品、保健品等常见的虚假宣传套路有五种。第一种是免费陷阱,如讲座送鸡蛋,实际上为推销保健品。第二种是科技包装,注意“量子”“纳米”“干细胞”等术语虚标功效。第三种是亲情攻势,别被陌生销售天天嘘寒问暖哄买高价产品。第四种是恐吓营销,比如伪造体检报告称癌症前兆血管堵了90%。第五种是混用混淆,将保健品混放药品货架冒充药品,如标降压降糖等。
老年人在购买药品、保健品时一定要注意“五看一查”科学理性消费。其中,一看产品属性。药品有“国药准字”批准文号(如:国药准字H/Z/S+8位数字)。保健品有“蓝帽子”标志和“国食健注”或“卫食健字”批准文号(如:国食健注G/J+年份+4位顺序号)。普通食品:仅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SC开头),不具备任何保健或治疗功能。二看宣传内容。对宣称能“治病”“代替药物”“快速根治”“无任何副作用”“最新技术”“全球首创”等绝对化、夸大、无法验证的内容,务必高度警惕。三看销售场所和方式。对在非固定场所(如酒店、社区活动室、上门推销)、通过会议、讲座、旅游等形式销售的产品,以及要求“现金交易”“不开发票”的情况,要格外小心。四看价格和支付。对价格虚高、远超市场同类产品,或要求大额预付、一次性购买大量产品的行为,务必捂紧钱袋子,三思而后行。五看商家资质。购买前可要求查看商家的营业执照、相关产品的批准证书或备案凭证。正规商家应能提供。同时,一查官方信息。购买药品、保健品前,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 (https://www.nmpa.gov.cn) 或官方App“中国药品监管”查询批准文号真伪及核准信息。
另外,建议子女帮助父母守护好“养老钱”。可查核家中存放的保健品资质;清理过期药品及问题产品;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订阅正规医疗机构健康资讯。
芜湖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老年人,如果您遭遇或发现涉及药品、保健品的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请及时保留证据(如宣传单页、录音录像、付款凭证、产品实物等),拨打投诉举报热线12315,或到所在辖区市场监管所现场举报。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据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记者 芮娟 实习生 金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