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全国首套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计价定额体系在皖实施

日期:08-14
字号:
版面:第A08版:美好家园       上一篇    下一篇

7月1日,由安徽省住建厅发布、芜湖市住建局牵头编制的安徽省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计价依据正式实施。这套全国首创的标准定额体系,填补了我国水环境治理领域系统性计价依据的空白,标志着水环境工程计价管理迈入“全周期标准化”新时代,也为全国同行业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主动显担当 全力破解行业痛点?

长期以来,水环境治理项目因涉及建筑、安装、市政、水利、生态等多个专业领域,在全省乃至全国一直缺乏体系化的计价标准。各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参考不同行业、不同专业定额,甚至借用上海、广东等地的标准,定额水平和专业取费不统一,区域差异较大,易产生争议和纠纷,不仅浪费资金,也影响工程交付进度。

面对这一行业困境,芜湖市主动担当、创新突破。在安徽省住建厅的委托下,2024年,芜湖市住建局组织15家参编单位、百余位行业资深专家,下设水生态治理、海绵建设等8个编制团队,历时8个多月,最终编制完成这套涵盖全生命周期的计价标准体系。

全周期闭环

打造行业技术标杆?

据了解,安徽省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计价依据主要包含《安徽省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计价定额》《安徽省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清单计价办法》《安徽省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费用定额》三大核心计价依据文本。

在传统模式下,经常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就是只注重项目建设阶段,忽视前期规划与后期运维,从而影响治理效果与长期效益。为此,计价标准将调查检测、施工建设、运维服务三个阶段有机整合,创新性构建了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在《安徽省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计价定额》中,有234项是专门针对前期调查和后期运维的新增内容,占比近30%。同时,通过逆向思维,以实际案例反促技术标准,破解了“无规范、缺定额”的难题,为后续行业规范标准完善提供了实践依据。

据介绍,为使计价依据上的数据更准确,市住建局编制团队坚持“两编两核一会审程序”,流程清晰,多人复核,专家还可在线同步操作、查阅。同时进行技术整合,可对收集到的资料与数据进行标准化清洗和结构化存储,快速提炼出关键技术参数与经济指标。软件内置的定额动态调整算法,可根据市场材料价格波动与施工技术迭代,实时优化定额参数库,确保最终标准既贴合长三角地区市场实际,又具备前瞻性和灵活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标准编制过程中,不仅充分体现了“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还融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并设置了海绵城市相关章节。这些创新举措不仅解决了“钱怎么算”的问题,更明确了“事怎么干”的技术路径。

资金高效用

“芜湖模式”正走向全国

业内专家评价认为,这套标准的最大价值在于打通了建筑、水利、生态环境等多个专业壁垒,真正实现了项目各阶段的成本精准核算,可有效确定和合理控制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造价。以芜湖为例,该体系应用后,水环境项目建设预计可节约国有投资6%-8%,显著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通过将先进施工工艺纳入定额,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也将形成“需求牵引产业—标准规范市场—创新提升品质”的良性循环,助力水环境综合治理配套产业可持续发展,带动传统建材等行业转型升级。

同时,芜湖团队采用的“案例反哺标准”工作法,以及“全周期管理+数智赋能”的技术路径,为全国治理类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芜湖模式”正在走向全国。

从解决本地计价难题,到打造全国行业标杆,从规范项目建设,到带动产业升级,这套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计价标准的出台,不仅彰显了安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创新作为,实现了从“无标可依”到“有标可循”的突破,更展现了芜湖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智慧与担当。随着标准的深入实施和持续完善,“芜湖智慧”必将为全国水环境治理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记者 苏望 丁佳佳 实习生 吴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