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期,学生群体成为医疗美容咨询、就诊的主力军之一。芜湖市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协会主任委员、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医学美容)外科主任梁其国表示,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及大众对“美”的追求,医美已走进寻常百姓家,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需要强调的是,未成年人不要进行非医疗需要的美容整形手术,风险远高于成人;成年人也不要盲目追求潮流或被容貌焦虑裹挟,应在思虑完备的基础上,选择具备资质的医院和合适的项目。
双眼皮手术占一半 未成年人不能做
以市一院为例,医学美容门诊量日均超过40人次,高考后即进入就诊高峰,其中大学生群体占比约25%,女性群体高达90%。在各类项目中,眼整形手术最受欢迎,占整体门诊量的一半,主要包括双眼皮成形、提眉、祛眼袋手术等。狐臭治疗、色素痣去除也是咨询较多的项目。
梁其国表示,很多高考生或大学生会利用暑假时间进行微整,想在开学时“焕然一新”。也有一些家长会将美容整形项目作为“礼物”送给孩子,支持孩子实现更好的自我。但需要说明的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建议进行任何非医疗需要的美容整形。
未成年人身体处于动态发育阶段,贸然进行整形手术,风险远超成人,后果可能伴随一生。首要风险在于骨骼系统尚未成熟,鼻骨、下颌骨等尚未定型,过早进行隆鼻、削骨或植入假体,极易干扰骨骼自然生长,导致面部比例失调、咬合异常甚至永久畸形。
皮肤风险同样显著。虽然青少年皮肤再生力强,但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较弱,不当的激光治疗易引发色沉或疤痕增生,像热玛吉、超声炮等射频项目都不适合。瘦脸针、玻尿酸填充等项目,也可能导致未成年人面部不对称或永久性肌肉萎缩。
需求有区分 医疗修复别耽误
面对未成年人的求美需求,梁其国强调,关键在于严格区分“医疗必需”与“纯粹美容”。对于影响功能的修复性手术,应遵循医学原则适时开展。唇腭裂畸形;黑毛痣位于足底手掌等易摩擦部位,且有恶变风险;严重倒睫导致流泪、磨眼甚至影响视力;狐臭无法用药物控制,且已产生社交和心理问题;关节处瘢痕牵拉,导致屈伸障碍等,都应及时就医干预,避免其他继发性问题。
至于纯粹以改善外观为目的的项目,如隆鼻、双眼皮、抽脂、各类注射填充、热玛吉、超声炮、水光针等抗衰项目,梁其国不建议未成年人进行。这些项目应待成年后身心更为成熟稳定、能充分认知风险并理性判断时,再考虑进行。
警惕市场乱象 求美必查“两证”
梁其国表示,“医疗美容的最终归宿仍然是医疗本身,安全与规范是其不可逾越的底线”。当前,医疗美容行业仍存在虚假宣传、非法从业以及情绪化消费等一些乱象。例如,备受热议的“幼态脸”“筋膜提升”“3D线雕”等项目,实际上并未经过充分的临床验证,也没有规范的项目名称,仅是吸引眼球的噱头。他特别强调,有美容需求的市民应坚决抵制生活美容机构等非医疗机构的非法行医行为,务必选择那些技术成熟、操作规范的美容项目。
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大家进行美容整形前要严查资质,认准“两证”。选择机构时,必须确认其持有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诊疗科目中明确包含“医疗美容”项目,相关信息可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验证。选择医生同样关键,务必核实其《医师执业证书》注册信息,确认执业范围包含“美容外科”或“美容皮肤科”等专业资质,可通过官方医师执业注册信息系统查询,坚决拒绝“速成班”出身、缺乏正规资质的非法行医者。
“人应尊重自身容貌的自然之美,不被外形焦虑或年龄焦虑所左右。”梁其国认为,医疗美容的终极价值在于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提升个体自信与幸福感,而非陷入对外表的过度苛求甚至产生依赖“上瘾”。
在追求外在改变的道路上,当“容貌焦虑”与“即刻变美”的诱惑交织袭来,要保持理性认知,充分了解并尊重生命自身的发展规律,将健康安全置于不可动摇的底线,才是对未来最负责任、最具价值的“美丽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