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芜湖市街头,不少酒店推出的“小份菜”外摆点正为市民餐桌增添便捷与烟火气。不过,三伏天里气温较高,这缕“新烟火”还需注意食品安全。
干净卫生的“小份菜”受欢迎
8月10日上午近10时,铁山宾馆更兴路入口处,随着餐车的到来,早已等候的市民自觉排队,目光齐刷刷地落在刚推来的餐车上。铁山红烧肉、土豆牛腩、虎皮凤爪、鲍汁狮子头、红烧猪手……近10种特色小份菜码得整整齐齐,香气随着热气飘了出来。
售卖开始后,记者看到,戴着口水罩的工作人员手脚麻利地给顾客递菜(如图)。餐车朝向顾客一侧,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健康证以及食品总监、食品安全员等信息清晰公示着。每份小份菜的包装盒上,详细注明品名、生产日期,“当餐即食(请在2小时内食用)”的字样格外醒目。工作人员还会贴心地提醒顾客,“若2小时内未食用,一定要二次加热。”
“食材新鲜是基础,小份菜现做现卖。”铁山宾馆行政总厨佘云峰介绍,像红烧肉,上午9时才开始制作,在厨房分装打包后再送到餐车。包子、烧麦等面点类则提前一天做好入冷柜,售卖当天现蒸现卖。他反复强调,食品安全卫生是“生命线”。
家住附近的崔洁女士经常买铁山宾馆的小份菜。“味道好,干净卫生,不只我们喜欢吃,老人也很喜欢,一般都会多买些送到长辈那里。”说话间,崔洁女士笑着晃了晃手里的“战果”——羊蝎子、红烧肉、狮子头,还有面点等。老芜湖人王阿姨也是老顾客,“这些菜品平时只有在铁山宾馆宴席上才能吃到,现在在摊点就能买到,我们有口福了。”
这些安全提示请注意
从后厨到街边,从宴席到家常,江城餐饮业的这场“小而美”转型,在监管与市场的合力护航下正活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约有60多家餐饮服务单位摆摊售卖“小份菜”。鉴于高温易导致食品变质,为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饮食安全,近日,芜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发出餐饮服务单位店外摆摊食品的安全提示,提醒公示证照信息,满足消费者知情权;严控贮存条件,保障食品安全;注重环境卫生,防止污染食品。
根据安全提示,在销售摊位应主动公示本单位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小餐饮信息公示卡)复印件、健康证等信息,同时留下食品安全总监或食品安全员的联系电话,落实食品安全矛盾纠纷快速处置工作,第一时间迅速响应并妥善处理消费者的投诉。
根据规范要求,在8℃-60℃的户外温度下储存销售的成品菜肴,加工后到食用时间最长不应超过2小时,超过2小时的,应再加热后食用,再加热将食品的中心温度迅速加热至70℃以上。销售时,可在打包带外贴上“请二次加热后食用”的标签。同时提醒顾客,如果判断食品感官性状发生变化的,应当废弃,不应再加热后食用。
店外摆摊环境卫生也要注意。如成品菜肴售卖容器应有相应的防尘、防蝇、防鼠、防虫等卫生防护设施和废弃物收集设施。与食品接触的容器、工具和设备部件,应使用无毒、无味、耐腐蚀、不易脱落的材料制成,符合食品级的要求并应易于清洁和保养。
另外,《芜湖市食品摊贩禁止销售目录(2023版)》规定了食品摊贩以下禁止销售的食品品种:自制生鲜乳制品;散装酒(酿造米酒、醪糟除外);生食水产品;冷加工糕点。
记者 芮娟 实习生 金文静 文
记者 汪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