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立秋时节温差渐渐增大、昼暖夜凉,芜湖市疾控中心的专家提醒,有些“秋后算账”的疾病不可不防。
首先是胃肠道疾病。夏季人们吃多了冷饮,秋季脾胃相对敏感,容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畏寒、浑身乏力等。早晚温差增大,也会促进胃酸分泌,肠胃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
这段时间,要增强胃肠的适应能力,日常膳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少吃凉性的瓜果,少吃隔夜的剩饭剩菜。尽量吃八成饱控制体重,推荐吃黄豆、鱼类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以及粗粮如小米、玉米、燕麦、红薯等。
立秋后气候多变,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增大,空气中螨虫、霉菌等过敏原增加,居民的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刺激,有老慢支、哮喘等病史的居民容易疾病发作。这部分群体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用药,避免与过敏因素接触。日常保持平和的心态,改善居室环境,多让空气流通,多吃些润燥、清肺的食物,如百合、梨等。
天气逐渐转凉后,关节疼痛、颈椎病患者也会增多。这是因为,炎炎夏日里过分使用空调、电扇,贪凉使得关节、颈椎受损。专家建议,入秋后要防止过度劳累,保证睡眠。留心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服,保护关节。进行适当、合理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跳健身操、散步等。
除了上述内容,还有不少疾病可能会“秋后算账”,比如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胆石症、痔疮、皮肤病等。市民如有症状要及时就医,对症治疗,遵医嘱服药。
记者 程茜 实习生 钱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