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芜湖青少年暑期非遗美育课程

日期:08-06
字号:
版面:第B01版:小记者       上一篇    下一篇

7月,由芜湖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精心策划的“欢乐芜湖 市民夜校”暑期青少年非遗美育课程,在市博物馆“鸠兹遗韵”非遗美学体验中心正式拉开帷幕。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课程所包含的非遗项目均为首次开课。该活动旨在丰富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与发展,一经启动便吸引了众多青少年踊跃参与,一场别开生面的“寻迹非遗”文化探索之旅就此开启。

作为首次开课的项目之一,逆向思维反左书法极具特色。孩子们带着满满的好奇与期待,在这第一次课中尝试左手反写,当书写出的字呈现出独特的镜面效果时,他们脸上洋溢着惊喜的笑容,充分感受着逆向思维带来的书写魅力,在新奇的体验中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

光影梦幻无为剔墨纱灯的首次课程,带领孩子们走进了纱灯艺术的世界。这种纱灯以檀木或红椿木为架、丝质绢纱为面,第一次接触这门技艺的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专注又认真,逐步掌握独创的“勾轮廓、涂淡墨、剔焦墨、施彩绘”技法,亲身领略光影交织下的梦幻之美,每一盏亲手制作的纱灯都承载着他们对这门技艺的理解与热爱。

古朴厚重芜湖石刻画的首次课上,传承人为孩子们准备了多样的图案供选择,有灵动的小动物、雅致的花草,还有古朴的纹样。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拿起小巧的簪子作为工具,以簪为笔,在线描石刻的过程中投入十足。尽管是第一次用簪子在石头上操作,有些孩子的动作还略显生疏,但都透着一股认真劲儿。他们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簪子的力度和走向,随着簪子在石头表面留下一道道痕迹,原本平淡的石头渐渐有了图案的轮廓。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深刻体会到古朴厚重的艺术表现力,感受着石头上所镌刻的历史韵味,仿佛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立体逼真芜湖通草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以中国原生植物通脱木茎髓为原料,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秦始皇时期的宫廷装饰。在这门技艺的首次课程中,孩子们在洁白柔韧、富有丝绒质感的通草片上尽情创作,用画笔赋予通草片新的生命,感受着这门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

精巧秀丽章氏剪纸的首次课,让孩子们初次领略到了剪纸艺术的精妙。传承人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技法精髓,从基础的对称技巧入手,指导孩子们先学习画线,在纸上勾勒出五角星的轮廓。孩子们拿着剪刀,小心翼翼地沿着线条裁剪,专注于每一个拐角,力求让五角星的每一个角都对称工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体验到了剪纸艺术的基础操作,更在制作五角星的实践中,直观感受着剪纸艺术中对称美所传递的独特韵味,为后续创作窗花、喜花等多样形式的作品打下了基础。

在非遗传承人的专业指导下,孩子们沉浸式地体验了这些传统技艺的精妙操作流程。他们不仅学到了技艺,更深刻感悟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匠心智慧。

此次暑期青少年非遗美育课程以寓教于乐、动手实践的方式,为青少年们带来了一场别样的文化盛宴。它不仅让孩子们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美学的独特魅力,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这样的课程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非遗文化的爱好者和传承者。

记者 姚海功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