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烤箱”和“蒸笼”里 焊铸钢铁巨轮
日期:08-06
七月末的芜湖,被烈日炙烤得滚烫。清晨5时50分,芜湖造船厂的厂区已经苏醒,巨大的龙门吊在晨曦中投下长长的影子,船坞里停靠着几艘正在建造的巨轮。此时,机装车间管工尚道红戴着安全帽、穿着长裤外套、踩着厚重的劳保鞋,穿过厂区大门,走向巨轮,开启新一天的工作。
尚道红的老家在湖南,今年37岁的他一个人在芜湖打拼。尚道红的安全帽下,是一张被岁月刻满痕迹的脸,看着比实际年龄大上几岁,黝黑的皮肤上沁着细密的汗珠。尽管才早上6时,空气已经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天气预报显示,当天最高气温36℃,甲板上的温度高达50℃,宛如一个“烤箱”,而船舱内的实际温度,只会更高,更像一个钢铁“蒸笼”。
到达船舱内,尚道红大口灌了几口茶水。“我准备了一杯茶水、一杯盐水,高温下作业,光喝水不行,必须要补充盐分。”尚道红笑着说:“我们这活,冬天冻成冰棍,夏天烤成铁板烧,习惯了!”
管工,是造船行业里最辛苦的工种之一。他们负责船舶的管道安装、焊接、检测,工作环境狭窄、高温、高噪音,稍有不慎就可能烫伤、中暑,甚至因缺氧晕厥。
上午8时,太阳已经毒辣起来。走进轮船的管道舱,热浪扑面而来。钢板经过暴晒,温度接近60℃。尚道红小心翼翼地调整管道角度,完成管道的精准对接。尚道红和同事们需要在这里完成管路安装作业,每一个焊点、每一处法兰连接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此时,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滴在钢管上,安全帽下的头发早已被汗水浸透,工装后背可以清晰地看到成片深色的汗渍。“习惯了,即使汗湿了,我们一天也就一套衣服,换干净的没啥用,几分钟以后又汗湿了。”尚道红一边说,一边猛灌了几口水。他用袖子抹了把嘴,和同伴说:“抓紧干吧!等会儿还得接受更大的‘烤’验。”
上午10时,船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钢铁“蒸笼”。“一般来说,我们都能坚持住,如果感觉不对劲,我们也会立刻报告。”尚道红说完,又继续工作。记者看到他在狭窄的空间里,左腿跪地,右腿弯曲,为了操作方便,整个上半身探出去,几乎悬空。“多年的管工生涯,让他的膝盖上布满了厚厚的老茧,那是长期跪在钢板上作业留下的印记。”芜湖造船厂总装车间建造师王刚说,为了防止工人中暑,厂里采取了多项措施,“我们调整了作业时间,避开正午高温时段;在每个作业点都配备了防暑用品等。”
像尚道红这样的管工,在芜湖造船厂还有很多,“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没有多余的抱怨,其实这也是众多造船工人的日常。他们不会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日复一日地坚守在岗位上,用双手焊铸出一艘艘巨轮。”王刚最后说道。
记者 汤荣汛 文 许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