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敏 汪鑫
好家风如春风,吹进千家万户,暖了人心,壮了精神。
保留一棵让人牵挂的老树,画出一片让人回忆的墙绘,凝聚一群古道热肠的居民,传播一些贴心暖心的做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建设在创新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意义,社区如何做好家风建设?近年来,芜湖市镜湖区园丁社区在点点滴滴中打磨这道题。
家风建设于无声处
“社区有责任开展家风建设,推动家风家训教育,但是不能只靠单向传播,必须让群众参与,互动起来,让他们主动认识感受到家风与社区大家庭建设是命运共同体,才能让家风建设助力创新基层治理”,园丁社区党委书记钱萍告诉记者,“你看,我们园丁二区小区广场上这棵老树就是一段记录”。
园丁二区改造后,新广场保留了一棵老树。如何保留它就有一段故事。在改造前,园丁二区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公共文化场地缺少,打造一个居民共享的广场就是大家的期待。不过,新广场原来是一片荒地,上有这棵有年头的香樟树。如果不把树移走,对广场建设有一定阻碍。但是许多居民提出,“大家对身边这棵老树有感情,能否保留?”收到居民的意见后,社区进行广泛摸排与沟通,留下了这棵树。
小区居民王秋月说:“大家都为这棵树保留下来喝彩,社区有许多居民会议、活动安排在大树下,感觉特别好,平常大家也喜欢在大树下说说话,就像一家人”。
与保留一棵大树一样,园丁社区家风建设注重“润物细无声”。楼道文化也是该社区家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小区一些楼道里,社区请画家绘制了许多墙画,既有对过去生活场景的记录,也有对未来的展望,特别是一张大信封墙画让人深思,上面写着“美好生活奋斗者 收”,寄信人是“园丁社区党委”。
钱萍表示,“饮水思源,展望未来,艰苦奋斗是每一个家庭都要践行的家风家训,也是我们社区大家庭的家风,墙绘是对过去场景的记录,也是对未来殷切的期待。大家在驻足观看时,在长椅上小坐片刻欣赏中,家风建设就如一股清泉洗去一天工作学习的疲惫,让人更有干劲”。
王秋月说:“对我们园丁社区许多居民来说,家不但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亲人的小家,还是整个小区、社区、国家这个大家,我们希望每位亲人过得好,也希望身边的人都有笑脸,我们对身边的一草一木有共同的情感,说起一棵大树、一个亭子,我们都一样熟悉,在那里有我们的脚步和声响。”
家风建设重在表率暖心
家风建设除了有场地有硬件,还离不开好办法好举措。社区在这方面也一直有想法,各个部门各尽其责。
汀棠街道园丁社区纪委特别注重廉政家风教育,会及时根据传统节日活动开展创新宣传,寓教于乐;家长学校、五四爱心学校等分别为成年人和孩子开办的教育阵地,为社区家风建设及时充电;为了打造儿童友好社区,及时了解孩子们所思所想,满足孩子们的精神追求,发挥孩子们在家风建设中的作用,园丁社区目前正在打造“少儿心事留言板”,让孩子们主动作为。
在社区家风建设中,先进人物也不断涌现。春节期间,社区还表彰了一批文明家庭和精神文明标兵。居民谢荣华就其中一位,他家曾获评“全国文明家庭”,他说,家风建设重在言传身教,看见楼道内有垃圾,不要等保洁人员,能自己清扫的就自己干,楼上邻居掉下来衣服,就及时帮他们收拾好,孩子们耳濡目染中就会学着做,“我们社区在这方面做得挺好,社区创造场景让居民感受学习”。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家风家训宣讲员,谢荣华长年在社区开展宣讲,影响感染了许多群众。
退役老兵汤彪是汀棠街道关工委委员,“家风建设首先要让人感受家的温暖,小家解决了困难感受到温暖,文明家风家训才会入脑入心,集体大家庭的意识才会深入人心”。多年来,汤彪帮助了许多困难儿童,让家风建设落到实处,暖到心窝。
(图片由园丁社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