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一口故乡韵

日期:02-08
字号:
版面:第A08版:镜湖星月       上一篇    下一篇

梁克蛟

圆子,即汤圆,糯米皮包馅,象征着团团圆圆。

我家的圆子,传自外婆。说起外婆做的圆子,母亲灰黄的脸一下子泛出了光,眼睛好似看穿了50多年的光阴。那时候,圆子是珍贵的,就像馄饨、粽子,非得到了属于它们的节日,才露个脸。

那年月,每逢元宵这一天,外婆就忙活起来了。外婆的圆子有两味:咸的和甜的;咸馅主要是萝卜丝肉,甜馅有豆沙和芝麻。做馅最费的是油,而那时最缺的也是油。用油炒了肉,那就没油拌豆沙。母亲常说,外婆做的萝卜丝圆子,她一口气可以吃下四个。每个都是乒乓球大小。她还不甘心,总想着怎么吞下第五个。外婆也不阻拦,毕竟一年才吃一回。

时间延长了想念,母亲对萝卜馅圆子是心心念念。待她成家后,开始自己做圆子,想吃多少就做多少。

冬日的萝卜越发水灵,把它洗净,去皮,擦丝,撒把盐杀水。过了一刻钟,萝卜丝出了水,挤干,晾在一边。再把肉末炒香,放点生抽、老抽和蚝油调味入色,和萝卜丝一拌,馅就做好了。

接着,母亲拉上父亲,一个人只管包,一个人负责下。父亲把圆子放在剪成段的干芦叶上,防止粘锅。待似云非云的水汽,在厨房里袅袅升起,让人莫名地感到温暖和期待。

我和当年的母亲一样,只等着香味达到顶峰时,听到母亲急急地喊着“好了,好了”,我便立马凑到锅前。父亲一揭开,云烟雾影直直地蹿向了天花板,好似连上了仙庭。待雾散去,露出了一个个白润润的胖娃娃,天然带着笑意。刚出炉的圆子最是好吃,一口咬下去,米皮的谷香,混合着萝卜的鲜甜、猪肉的肥,还有芦叶的清香,浑然一体,咸香软糯。母亲的最爱也成了我的心头好。眨眼间,一个圆子就成了半个月亮,再一口,下弦月,再一吞,全下了肚。

一天下来,灶台上,饭桌面,客厅的茶几上都摆满了圆子,像过节时密集的鞭炮声,热热闹闹。母亲用沾满糯米粉的手指点着数数,一共八九十个。当早饭、当点心、当小吃,整个日子里都是糯糯叽叽,绵绵密密。

离家多年后,不知不觉地,我也开始做起了圆子。打小就吃着的东西,自觉天生就会做。把熟芝麻打成粉,用油一炒,再用糖水熬。放凉了,再捏成球。让球坐在揉好的糯米坑里,米皮顺着球攀上去,到了山顶一收口,就成了。

当云山雾水在我家里也冉冉升腾,往昔的时光仿佛一下子就回来了。

待把锅揭开,却发现一个个圆子软趴趴地扑着,并不像母亲做的那么挺立。一问才知道,原来圆子并不能纯用糯米做皮,还要混上些大米,增加些硬挺,才立得住。

不过,靠着印象,我到底是复刻了母亲的圆子。咬上一口,皮的厚薄并不均匀,但浓浓的米香涌向心头,正是惦念中的那一口家乡滋味。一盘汤圆,三代浓情,缠绕成化不开的故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