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骑驴寻梅

日期:01-25
字号:
版面:第A12版:镜湖星月       上一篇    下一篇

章铜胜

每年,于梅花将开未开之时,我都想出去寻一次梅,不管遇与不遇。对于我来说,在某一个冬日里独自去寻梅,已然成了执念,是去兑现自己对自己的一份承诺,放下心中一年来的牵挂。

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写过一句话:“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若能以人来喻花,梅花应该算是花中一位隐逸的高士。寻梅,如去寻访一位高士。遇之,有欣然之乐,有静聆教诲的怡然之得;不遇,未必就会沮丧,欣有所遇也好,无缘错过也罢,只要有心去寻就好。

寻梅,可专程寻访,也可顺路而寻。我喜欢赶在梅花尚未盛开之时,于山坞水畔,去看红梅枝上点点洇染如胭脂般的花苞,正是将破未破之时,那一点含羞的怯意,在冬天是耐看的。去看绿萼梅的青绿枝条上,缀着如新芽般的花苞,淡绿上有茸茸的白毛,向风横。此时,红梅与绿萼梅未开,于疏影横斜里,还少一分暗香浮动,须细看慢寻,你才能发现寒冬里那一树梅花的诸般好来。等到梅花开了,寻梅宜在雪天。吕本中说:“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在雪中寻梅,体会的是寻的趣味,而不是一览无余的单调。

我在想,古时的人是怎样寻梅的呢?他们那样喜欢梅花,种梅、画梅、咏梅,甚至是以梅为妻,可想他们是痴迷于梅的。想起古时那些可爱的人,总觉得风雅而有意趣,我想象中希望他们像落魄的诗人一样,喜欢骑驴去寻梅的。春风得意马蹄疾,是孟郊登科后的骄傲,更多的诗人,是失意的,他们只能骑驴而行,从寒酸走向寒酸,从窘迫回到窘迫,可他们的内心又是满怀诗意的。骑驴寻梅,以诗会友,是他们生活的日常,是他们的诗和当下。有时候,我倒希望自己能穿越到那样的时代,和一位诗人朋友一道,一起踏雪访友,骑驴寻梅。

孟浩然寄情山水时,喜欢骑驴寻梅。相传他常于雪天在苏岭山上骑着驴子找寻梅花的踪影,他还说:“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也许,他的诗思还在所寻的梅花香里。至今,鹿门山下的乡间还流传着:“忆昔孟老号狂客,寻梅不顾瘦驴疲。雪花梅花共徜徉,情高独得咏梅句。”

雪夜,我们从朋友处返程,此时雪白月清,山路寂寂,风过山坞间,有潇潇之声。我们牵着驴,或是骑着驴,在山道上慢慢地走着,轻言细语,踏雪有声,忽有阵阵幽香传来,才知道附近有梅花开了。于是,侧立路旁四处张望,在雪夜里,梅花难识,也难辨,更不可知开的是红梅,还是绿萼梅。独立路旁片刻,在寒冷的雪地里闻一阵清冽的梅香,能如此,也算是自己有一份梅缘了。待到明日,或许就会忘记昨夜路遇的梅花,或许还会专程去寻那一树梅花。寻与不寻,遇与不遇,都是开心的。欣与所遇,在得与不得之间,皆是可堪回味的。

若是在溪边桥畔遇到一株干如龙鳞、虬枝如墨的老梅,那就是与梅花的一段奇缘了。汤显祖的《牡丹亭·写真》中,杜丽娘有一首题画诗,末两句是“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我不想谈论杜丽娘对于爱情的憧憬,我喜欢的是梅花开、柳芽萌的春水之畔,那是梅柳同春的风景。寻梅,也是在找寻心中的春天。

骑驴,是俗生活。寻梅,是风雅事。骑驴寻梅,是在世俗的烟火里对生活诗意的向往与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