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小年到!送灶粑粑蒸起来

日期:01-22
字号:
版面:第A06版:世相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在无为市无城镇黄汰村,一种香糯可口的节令美食会在这一天走上居民们的餐桌,它就是在无为地区深受喜爱的送灶粑粑。“吃了粑粑长一岁”,过小年吃送灶粑粑的传统,在这里已经传承了数百年。

1月20日,距腊月二十三“小年”还有两天时间。当天下午,记者走进无为市无城镇黄汰村时,30余户村民早已聚集在村广场的大锅灶前开始忙碌着制作送灶粑粑(如左图)。制作粑粑的米粉、馅心等原料早已在当天上午准备完毕。灶台上醒好的面团特别柔软,村民汪代娣掐下一段面头,揉成面饼,用大拇指掐好窝,用小勺搲好馅料放在中间,然后或正或反顺着方向手一点点捏好沿口,将馅完全包在面团中心,再轻轻拍打成圆饼状,整齐地摆放在蒸笼里,等着用小火慢蒸。20余分钟后,出笼的送灶粑粑,色泽润白,面软馅香,加之新鲜香浓的腾腾热气,让人垂涎欲滴(如右图)。

“送灶粑粑用的米粉比较讲究,需要将粳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打成米粉,这样制作的粑粑才会不软不硬。”汪代娣说,馅料则根据各家口味自行搭配,主流的有萝卜肉末馅、咸菜肉馅、芹芽炒肉丝馅等。“小时候第一锅粑粑做好了,要先放到灶台上供奉灶王爷的,所以才叫送灶粑粑。”汪代娣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少有人那么虔诚地去“送灶神”了,但送灶粑粑却成了过年期间传递乡情、亲情、友情最好的食物。粑粑送进门,第一句便是:“尝尝,没有你家的粑粑好吃呢!”温馨的话语,欢乐的笑声,邻里乡亲送粑粑就是送和气,是邻里团结、和睦相处的传承。“去年我制作了200多个送灶粑粑,除了送邻居,那些在外地回不来过年的朋友也送了不少,到最后都不够送的。”

“送灶粑粑的文化价值,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习俗的敬重。送灶粑粑不仅是一种美味佳肴,也是一种富有意义的民俗活动。”黄汰村党总支书记汪亮告诉记者,这一传统习俗不仅寄托了人们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更饱含对来年美好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记者 李林克 吴敏 文 许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