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鑫 文/摄
邢朝庆红色收藏馆位于无为市泥汊镇日新行政村,展陈品以红色革命史为主线,还包括中国票证、民俗农耕、无为记忆、乡村老物件等,门类多样,内容丰富。建成10多年来,每年公益接待参观者万余名,声名远播。
“既回顾经典,还能体验乡愁”
“这是渡江战役的还原场景,解放军就坐着这样的船出发。”
“这是部队在地方上借粮时打的借据,老百姓可拿票据到政府兑现,胜利后,很多老百姓高兴啊,就没兑现。”
“这里是英雄人物厅,都是我们小时候语文课本上学习到的人物。”
“这里介绍抗战历史,展览的报纸、地图、实物都是抗战时期的老物件。”
“这是票证厅,计划经济时代,资源贫乏,很多物品要凭票购买。”
“这是无为本乡本土的农耕时代老物件,这种药勺,现在年轻人一般不认识。”
……
1月15日下午,在无为市邢朝庆红色收藏馆,邢朝庆边带观众参观边介绍展品。
邢朝庆红色收藏馆A馆进门的墙壁上,挂着一幅用伟人像章拼出来的中国地图,红艳艳的,耀眼夺目。“我收藏了大约几万枚各类像章,以前堆放在一起,后来参观外地收藏馆看到,他们一般分类摆放像章,但总觉得起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我就一直思考使用什么方式把它们巧妙地展现出来。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突发奇想,尝试用像章拼成地图。在2015年,我用600多枚像章拼出来这幅地图。每一个来看的人都觉得这个效果好。”邢朝庆说。
记者看到,收藏馆不是太大,占地约1000多平方米,分A馆、B馆两部分,馆藏展陈品3万多件,有伟人风采、党的光辉历程、抗日胜利、渡江支前、英雄楷模、中国票证、民俗农耕和无为记忆八个主题展室厅。这里还展陈着当年解放军三野司令员陈毅署名、盖有三野司令部大红印章的“马毛姐渡江船工光荣证”,还有新四军原始作战地图、老百姓支前手推车、土地改革表册等。
来自芜湖市镜湖区的一位参观者夏先生说:“1个多小时,我看了印画、丝织品、瓷器、军功章、老影像、各种老物件,收获颇多。既回顾经典,还能体验乡愁,这是看得见的文化惠民!”
“这份荣誉无法用钱衡量,投多少都值得”
几万件藏品、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日复一日地维护……一个民营收藏馆,没有门票,纯公益,邢朝庆当初为什么要建设它呢?
“做人不能忘本”,52岁的邢朝庆告诉记者,建收藏馆的初衷是希望传承红色文化和无为乡土文化,但主要还是受父亲影响。“父亲是一位‘老孔夫子’,为了教育事业贡献了40多年的青春,他以前总对我说,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好日子,做人要懂得感恩。我从小接受红色教育,后来,我也想把我们无为本地的厚重文化和历史记忆尽力留存下来。”
2011年,邢朝庆发现,自己的家已经放不下几万件藏品了。“2013年,我回到村里老家,改造自家的老房子作为展览场所,大家来看了,觉得有意义,这又增加了我的信心。于是,我继续扩大规模,租下了隔壁邻居的老房子改建。这些年,收藏馆终于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为我赢得了实实在在的口碑,也因此获得了不少荣誉。我感觉自己这么干,真的值得,这些荣誉真不是金钱可比的,任何时候想想都觉得心潮澎湃,无论多少辛苦、投多少钱都值得。”
这么多藏品从何而来?“主要是从农村淘的。20世纪90年代,高中毕业后,我先是想办法收藏了一点,感觉不满足,就开始下农村收,这一收就是30多年。我现在还通过网上平台与藏友交流,互通有无,或是直接购买。每年的红色物品大型交易交流活动,会场上也可购买、拍卖到。”邢朝庆说。
投了多少钱?“收藏30多年,基本上我所有的收入都在这里。我以前在无为电机厂上班,下岗后自主创业做生意,涉及到工艺品、建筑行业、旅游文化行业等,赚的钱投了进来,大几百万元确实有。我现在还做点小生意,目前还可以承受维护成本,慢慢干吧,这是我这一生的目标。”邢朝庆说。
据介绍,邢朝庆红色收藏馆荣获芜湖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家风家教示范基地”、无为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邢朝庆荣获“芜湖好人”、芜湖市乡村文化带头人等荣誉,被誉为“弘扬红色文化的使者、传播乡风文明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