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谷子”

日期:01-20
字号:
版面:第A08版:都市范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郭薇 文 许诚 摄

“谷子经济”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词汇,现在与我们身边的年轻人息息相关,“谷子经济”正悄然崛起。

“谷子”由“goods”(商品)音译而来,泛指漫画、动漫、游戏等IP为原型制作的二次元周边商品,包括徽章、摆件、手办等。“谷子”眼下是一个新鲜潮流的存在,但是回望过去,我们会发现,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谷子”。

从邮票、火柴皮,到明星贴画、海报,再到如今的二次元周边商品,每一代人的“谷子”都承载着其独特的时代印记。

邮票和火柴皮

——远去的时代和美好的回忆

20世纪80年代,刚满二十岁的曹师傅在芜湖电表厂(旧称)工作,受同事们的影响,他迷上了集邮。在那个年代,邮票如同一个使者,为人们的思念、情感搭建桥梁。

“我是1983年开始集邮的。那时候,很多人的联系方式是写信,所以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邮票。最初,我从朋友、家人的信封上小心翼翼地撕下那些用过的邮票,后来就经常去邮局买。当时还买过杂志《集邮》,每年年末,杂志上会提前告知集邮爱好者下一年会在哪个时间段发行哪些邮票,我就是从这上面获得信息的。”那时候,一下班,曹师傅都会去芜湖的邮电大楼(旧称)逛一逛,看看有没有出来新邮票,或者和集邮爱好者交换邮票。

“邮电大楼里几乎每天都是人山人海,我在那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整个人沉浸其中。要是运气好,买到珍贵的套票,或是换到梦寐以求的邮票,能激动好几天。”曹师傅告诉记者,邮票讲究成套,一套邮票缺一不可,否则价值就大打折扣。所以集邮爱好者之间经常交换邮票,这也是最常见的交流方式之一。如今,曹师傅不再集邮,但回想起年轻时集邮的乐趣,他仍是滔滔不绝。

1986年,戴枫还在上小学五年级,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收集“火柴皮”。除了从大人们那里收集各种火柴盒外,戴枫还会花钱买。“一分钱一个,我把平时的零花钱省下来几乎都买了火柴盒。”吸引戴枫的并不是火柴盒,而是火柴盒上的图案。每次,他都会把火柴盒上有图案的那面剪下来放进铁盒里收藏好,这些就是“火柴皮”。“‘火柴皮’的图案各种各样,有单个的,也有成套的,比如《红楼梦》系列、《水浒传》系列、京剧脸谱系列……”戴枫回忆说,大多数时候他会和小伙伴们交换“火柴皮”,或者去“赢”,就是“扇火柴皮”。两人出火柴皮,看谁出得多谁先拍,拍时把“火柴皮”放在一块,用力一摔,翻过来的就属于你的了,然后再用手去拍没翻过来的“火柴皮”。“那些陪伴我童年时代的‘火柴皮’早就找不到了,但留给我的记忆依然深刻。”

明星海报和贴画

——点缀曾经的青春岁月

1998年法国世界杯,对安然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届足球世界杯。那时安然读初二,正值暑假,第一次领略到足球的魅力。“我记得那一届世界杯我支持的是巴西足球队,不过很遗憾,最后输给了法国队,但很多人都被齐达内精湛的球技所折服,包括我在内。”从那以后,安然每周都会买两份报纸——《足球报》和《体坛周报》,每一期她都会留存,收集起来。此外,她还会收集足球明星的海报。“《足球俱乐部》《体育世界》《当代体育》都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体育杂志。每期杂志都会送一张球星海报,我把喜欢的球星海报贴在房间的墙上,渐渐地墙壁都被贴满了。”安然告诉记者,她当时最喜欢的球星是劳尔,她的同学中不少也是球迷,有人喜欢巴蒂斯图塔,有人喜欢罗纳尔多,大家为各自喜欢的球星加油,一起看足球杂志,畅谈足球比赛……为繁忙的学习增添了很多乐趣。

“上学时,看港台电影、电视剧,听港台音乐,是我最大的乐趣。”80后的张馨回忆说,“当时喜欢哪个明星,我就会买她(或他)的贴画。我会把贴画贴在专门的本子上,旁边还会写几句感悟,时不时拿出来看看。放学后,小伙伴们也会拿出各自珍藏的贴画共同欣赏,谈论正在播放的喜欢的电视剧剧情。”说起收集明星贴画,张馨告诉记者,那时作为学生,经济条件有限,买得并不多,所以特别珍惜,经常翻看贴画本。小小的明星贴画,点缀了她曾经的青春岁月。

棉花娃娃和盲盒

——二次元产品乐趣无穷

如今,以二次元为代表的“谷子经济”受到年轻人和青少年的喜爱,手办、徽章、棉花娃娃吸引了大量的年轻粉丝。

“‘养娃’已经成为我的新乐趣。”在芜湖读大学的沈同学向记者介绍说,“去年,我在购物网站上买了一个棉花娃娃,又给娃娃买了几件衣服,每次我会根据自己的心情给她换上不同的衣服。棉花娃娃是一种用棉花、聚酯纤维等制成的玩偶娃娃。可以根据自己喜好给娃娃进行设计,包括搭配发饰,挑选衣服、鞋子等,有点类似于小时候玩的‘过家家’或‘芭比娃娃’。我身边有不少同学都在‘养娃’,大部分都是女生。大家有时候一起出去玩,还会把各自‘养’的娃娃带着,和我们一起度过快乐时光。”沈同学认为,棉花娃娃可以让她DIY设计穿搭,又能经常陪伴左右,给她带来了很多的满足感与治愈感。

除了“养娃”,拆盲盒也是如今年轻人的乐趣,尤其是孩子,动漫周边的盲盒让他们爱不释手。“我喜欢拆盲盒时的兴奋和惊喜,不确定又充满期待。”目前在芜湖一所小学读六年级的孙同学告诉记者,他喜欢的盲盒主要是动漫《名侦探柯南》和《变形金刚》。“我抽中过一支‘推理款’的中性笔,图案是‘赤井秀一’(动漫《名侦探柯南》里的卡通人物),到现在都舍不得用。我还抽中过‘擎天柱’的手办(动漫《变形金刚》中的卡通人物),一直摆放在书柜里,这些都是我的珍藏。”孙同学说,这些“珍藏”有的是用自己的压岁钱买的,有的是妈妈的奖励。妈妈不允许他多买,自己也觉得要适度,所以抽中的“惊喜”他都特别爱惜。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消费文化的演变,“谷子”的形态和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和丰富。这些关于“收集”的消费记忆,不仅是个体成长的见证,更是时代变迁的缩影。(受访者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