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腊月闻山鸟

日期:01-18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A12版:镜湖星月       上一篇    下一篇

鲍安顺

腊月雪天,我走在幽径上,迎面看梅园的梅树花开,那喜鹊登上梅树枝头,叫喳喳的,让冬天有了生机,也有了暖意和喜悦。

腊月的鸟,在雪天里给我的印象,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却未料在我们悠闲踱步时,那梅林里的喜鹊,飞来飞去,叫个不停。此刻,我明白了,它们留守冬天,在江南的落雪天里,在银装素裹中,或成群结队,或形单影只,让我感觉,那冬日的风景,也更加美丽。

“落雪鸿书来,寒风鸟信急。”那冬天的鸟儿,把它比喻成信使,鸿雁传书,传来了爱情消息,成为了传奇故事,让人心驰神往。在杭州,那位隐居孤山的林逋,他终身未娶,以梅鹤相伴,后人戏称“梅妻鹤子”。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以童子出应门。延客座,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常以鹤飞为验也。”试想那鹤鸣声,可唤主人回家,足以说明主人爱鸟之痴。

严冬腊月,那寒号鸟,觉得自己最漂亮,整天摇晃着羽毛,到处炫耀。众鸟儿整天忙碌,贮存食物,修理窝巢,在冬天到来时,鸟儿们都陆续回到温暖窝巢。可是寒号鸟,只能躲在石缝里瑟瑟发抖,最后冻死在岩石缝里。

大山雀,在北方的冬天,在晴暖的阳光里,在高大的槐树或柳树上,放开歌喉,“啼啾、啼啾、啼啾”,连续不断地鸣叫,声音嘹亮。它羽毛呈黑白两色,体形娇小,因身手十分敏捷,才叫大山雀。它比麻雀小,只是在这一属鸟类中,它属于体形较大一点的。大山雀发现屋檐下有晒的腊味,会结伴飞抵檐下,用爪子抓食,或啄食,庄户人家把这鸟儿,叫燕麦鸟。

乡下姨娘家,有两间空房子,养了十只野鸽子、九只呱啦鸡、两只兔子、两只公鸡。那两只公鸡,上蹿下跳,伸着脖子干号,撕心裂肺,惊动了野鸡和鸽子,四处乱窜惊飞,叫成一团。雪化了,冬天过去,天气暖和起来时,表弟打开窗户,不到一会儿,屋里的鸟儿便飞得一只不见了。我瞠目结舌:“喂了一个冬天,全没有了?”表弟笑着说:“鸟儿们在寒冬享受温暖,在温暖的日子得到自由,多好呀!”

鲁迅在《故乡》中写道:“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人捕鸟,是嬉戏,也是游戏,更有人文的小欣喜,生活的大情趣。

我童年时,常与小伙伴在冬天捕捉小鸟。那麻雀,飞来飞去,我们都叫它“老家贼”,常偷食粮食,有稻谷、小麦、高粱等。冬天寒冷,它们居住在屋檐下,我们用明晃晃的手电筒,照着麻雀,它们见到光亮后,往洞口飞,就扑入网中,束手就擒了。它们也在草堆里,或者麦秸垛里面,我们就用几根棍子,在垛里乱戳,受惊的麻雀会惊慌乱飞,我们便用网兜,迅速将它们捕获。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过一只幼麻雀,不小心坠落地上,可怜地趴在地上,孤苦无援,张开的两只小翅膀,刚刚长出羽毛。猎狗嗅到了它的味道,慢慢地逼近它。忽然一只老麻雀,扑通,掷地有声地落在猎狗面前,张开翅膀护住它的孩子。它全身羽毛竖起,惊恐万状,绝望而凄惨地叫着,蹦向猎狗。猎狗被惊呆了,倒退几步,在主人的呵斥下,默然转身离去了。这个画面,在我的记忆里,让我对麻雀刮目相看,那老麻雀的怒叫声,更是意味深长。

唐代诗人卢象在《竹里馆》诗云:“江南冰不闭,山泽气潜通。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那冬日的严寒已渐退,大自然的生机开始复苏,山间鸟鸣啁啾,在山崖上,可以看到冬眠苏醒的黑熊。那诗意里,有腊月的寒意,也有鸟语的觉醒,更有春意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