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敏 文 许诚 摄
芜湖因江而兴,自古以来独特的码头文化,吸引了五湖四海有闯劲的人在这里扎根生发,各地风味也在这里融合。距离2025年春节不到两周时间,越来越多的芜湖人家加入到烹制必备家常年菜的队伍,炸圆子、做蛋饺、炒八宝菜……传统的仪式感在选肉、调馅等每个细节中潜移默化。
1月13日,沐浴冬日暖阳,记者来到荷塘社区的团结四村、风华苑等老小区。帮着社区张罗过多年百家宴活动的志愿者俞勇娣,对于谁家的圆子入味,谁家的蛋饺子馅调得出挑是“门儿清”,她热心地领着记者去寻寻“年菜好滋味”。
今年66岁的白华凤是个热心人,性格开朗的她经常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社区百家宴活动,她也多次烹饪献菜。记者赶到她家的时候,她已经炸好一盆圆子,诱人的香味仿佛在无声地告诉每一个人,“闻闻,新年就要到了”。听到俞勇娣夸赞圆子炸的火候恰到好处,白华凤谦虚地直摆手,“过奖啦!过年炸圆子主要是图个好意头,我们中国人过年就是要团团圆圆”。
“我们一般会选猪的前腿肉,肉质更嫩,肉馅都是自己手工剁,机器绞是快,但是口感和手工剁的相比要差一点,有的人家还会在肉馅里放入荸荠颗粒或者香菇颗粒,风味各有不同……”听着白华凤的介绍,让人不禁感叹看似简简单单一道菜每一步都有学问。她还透露了肉质鲜嫩的小诀窍:肉馅里要放入蛋清,搅拌时一定要顺着一个方向,为了让圆子口感更黏糯,也可以加入适量的糯米。
白华凤一边介绍,一边将搓好的圆子放入油锅中,顿时油花翻滚、香味四溢,当炸至圆子浮起,呈金黄色时,就可以出锅了。她说,“有的人家用花生油或者豆油炸,不过我认为还是菜籽油更好,你们尝尝”。记者尝到了今年新春的第一个炸圆子,真香!
蛋饺子:象征招财进宝的好彩头
如果说炸圆子寓意团圆,那么蛋饺子则象征着财富。张爱玲在《半生缘》里就写过,金黄色蛋饺如同金元宝,有招财进宝的好彩头。
在俞勇娣带领下,记者又来到另一位社区热心志愿者徐月华家。今年73岁的她告诉记者,蛋饺子选肉也以猪前腿肉为佳,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胡萝卜、蘑菇甚至虾仁等辅料。只见徐月华将一个大约直径不到10厘米的铝勺放在灶上,开小火烧热,勺内用肥肉煎出油后,便舀入一汤匙蛋液,轻轻转动铝勺,使得蛋液形成圆圆的饺皮状,趁蛋液还未完全凝固将适量肉馅放入,再对折蛋饺皮,一个蛋饺子就出炉了。这些动作看似简单,实际上一气呵成非常考验功力,记者同行的同事也想尝试,结果不是把蛋饺皮弄破,就是加入肉馅的时机晚了。
徐月华告诉记者,两个儿子都很喜欢她亲手做的蛋饺子,每年过年回家都会吃个过瘾,还会做一些给他们带回去慢慢吃。“这蛋饺子应该就是妈妈的味道吧!”她笑着说。
八宝菜:
清朝大臣题诗盛赞的家乡菜
生于芜湖的清朝大臣黄钺,为官时对家乡八宝菜念念不忘。他多次赋诗提到过八宝菜,特别是《安乐菜》这首更是对八宝菜不吝赞美。
对于八宝菜,今年80岁的老人徐桂林和当年的黄钺想法是一样的,春节期间鸡鸭鱼肉等吃多了腻口,这时吃上“风味清”的八宝菜既爽口又养生。徐桂林告诉记者,成家后自己做八宝菜也有60年了,用什么菜配也习惯了,基本上没有变过,想想父母当年也是这么做的。
记者注意到,徐桂林的八宝菜选料有黄花菜、胡萝卜丝、白萝卜丝、木耳、姜丝、酱瓜、冬笋、千张、蒜青蒜叶等。她说,“白萝卜丝、胡萝卜丝都晾干过重新用水发开,姜丝是腌制过的糖醋生姜丝”。在炒制时,她用菜油大火,先下锅不易熟的冬笋丝等翻炒,然后再陆续加入其他配菜,不停快速翻炒,不会糊底,最后再加入芜湖人都爱的水磨红椒酱。这是她家的独特喜好,而有的人家用鲜菇代替木耳,或者加入黄豆,各有巧妙不同。大家尝了一口发现,徐桂林的八宝菜挺好吃,并不辣。她说,孩子们会回来带一些回家,到除夕前还会再炒一大锅。
其实,芜湖的年菜还有许多,熏鱼、元宝鱼、五香蛋等等。每一家的做法可能都有差异,都有自己的故事,或让人感怀,或让人开怀,不管是什么故事,都是每个人盼着团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