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清
在乡村,这片孕育着无数生命与故事的地方,从来不缺酒的韵味与风情。腊酒,便是乡村中一种独特而质朴的存在。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把米酒、白酒等称为“là酒”,总以为是“辣酒”,因为在我的认知里,酒总是带着一股辛辣的味道。后来我才明白,其实应该是“腊酒”。腊月,是春节前的一个月,而“腊酒”的起源,便与这腊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接近农历新年的日子里,天气寒冷,大地一片萧瑟,但人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盼。为了抵御刺骨的寒冷,也为了庆祝来之不易的丰收,乡村的农人会酿制“冬酒”,也就是腊酒。古时候,人们在腊月里酿酒,不仅是为了自家享用,更是为了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以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今天在一些地方,腊酒仍然在农历新年等节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不过,腊酒的酿造时间,并不严格局限于腊月。在江南地区,冬至与小年之间,是酿制米酒的最佳时节。甚至,平时酿制的粮食酒,也常常被统称为腊酒。腊酒,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称呼,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江南米酒的酿造,主要包括蒸米、曝晒、煮麹等工序。刚酿出来的米酒,总是有些浑浊的样子,这是因为它是用糯米固态发酵,未经过蒸馏环节。虽然这样的酒不如酒厂生产的酒那样清澈,但略带浑浊的质感,赋予了腊酒独特的韵味,一口下去,更能感受到粮食的醇厚。
苏轼曾多次在诗词中写到腊酒,表达了对腊酒的深厚情感。比如他写道,“腊酒诗催熟,寒梅雪斗新”,不仅描绘了腊酒与寒梅的相映成趣,更表达了从生活中发现的诗意。“世事如今腊酒浓,交情自古春云薄”,通过腊酒表达了对真挚友情的珍视。“腊酒送寒催去国,东风吹雪满征衣”,则将腊酒视为冬日御寒的佳品,并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不舍。
在腊月里,乡村的农人们没有了繁重的农活,可以怡然自得地坐在家中,喝上两碗腊酒,享受难得的惬意与宁静。而如果有客人上门,他们更是会热情地招待,拿出新酿的腊酒,与客人一起品尝。农家菜虽然简单,但自家养的鸡鸭、腌制的腊味,别有一番风味。在清新的空气中,大家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谈论着今年的庄稼收成,村里的家长里短,还有孩子们在城里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儿。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们的心情总是格外舒畅,不自觉地就会多喝上两碗腊酒。
在乡村,要是有了醉意,也不用担心,热情的乡邻会直接留你在家中住下,等到酒醒了再继续“把酒话桑麻”。就在这酒碗的碰撞中,腊酒的香味中,新年,逐渐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