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昔日好友对簿公堂 倾情调解后冰释前嫌

日期:01-09
字号:
版面:第A08版:法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 昔日好朋友,因为纠纷对簿公堂。在法官的倾情调解下,双方化解心结,最终冰释前嫌重现笑颜。近日,繁昌区法院成功调解了这样一起运输合同纠纷。

付某与闻某曾是多年好友。2022年,付某多次为闻某提供货物运输服务,闻某只给付了部分运费,尚有23000元运费未结清。因运费迟迟不结清,付某向闻某多次讨要没有结果,无奈只能将昔日好友告上法庭。

繁昌区法院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通过查阅卷宗材料掌握了基本案情,给闻某打电话询问情况,闻某称其后续又向付某支付了900元的运费,并提供了转账凭证。承办法官又联系付某,询问900元款项的性质,付某解释该900元是因为好友闻某没钱过年,其于心不忍借给闻某的,后闻某返还900元,这笔钱为还款,并非支付运费,付某也提供了相应的转账记录。考虑到案情并不复杂,双方当事人亦曾是好友关系,为尽快解决矛盾,修复双方多年的感情,承办法官没有简单开庭判决,而是积极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调解过程中,原告付某表示由于闻某多次失约,早就丧失对闻某的信任,要求法院依法判决即可。闻某解释自己并不是不想支付运费,而是经济困难实在无能为力,如果付某不依不饶只能破罐子破摔。双方对抗情绪较为强烈。

在分析案情的基础上,承办法官循序渐进引导双方弥合情感。一方面向闻某阐明法律法规,明确其应当承担的还款责任,并告知其逾期不还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让闻某回顾其在最困难时,是付某伸出援手,甚至借钱给其过年,让其认识到友情可贵。从法讲到理,从理讲到情,最终昔日好友敞开心扉、握手言和,在相互让步的基础上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该案圆满化解。 记者 顾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