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鑫
对老人“一对一”走访,提供家政、康复护理等志愿服务;开展“七彩公益课堂”项目,打造青少年专属活动阵地……芜湖市镜湖区弋矶山街道荷塘社区全方位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推动社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走出志愿服务“心”路径,打造“五心”幸福家园,为“一老一小”提供多样化服务,让曾经的“老荷塘”有温暖、有温情、有温度。
“2+1结对”养老模式 因地制宜服务老人群体
“过去的历史不能忘,我要讲给你们听,希望你们要牢记初心使命,把革命好传统传承下去。”2024年12月中旬,老英雄任义对前来看望他的荷塘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说。拥有79年党龄的任义,1942年4月参加革命,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渡江战役。“探访中,老人心情十分好,口齿、思维清晰,还向我们讲述了他荣获一枚枚军功章和纪念章的故事。”荷塘社区党委书记张婷说。
84岁的余老,其孩子在外地上班,余老不愿意离开家乡去孩子那边生活,而老伴前几年去世,余老成为事实上的独居老人。荷塘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了解后,经常上门陪老人话家常,帮老人打理收拾。“余老的生日就在12月,我们特别选择她生日那天上门。这几年来,我们每个月都上门找老人聊聊天,已形成了工作日常。我们针对不同的老人,采取了不同的慰问方式,提供不同的服务。有很多老人,看望他们并不是给予单纯的物质帮助和医疗服务,而是给予精神层面的陪伴、关怀。这是我们正在创新打造的‘2+1结对’养老服务模式的内容之一。”张婷说。
据介绍,近年来,荷塘社区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依托党建“红领驿站”微项目、党组织书记“头雁工程”项目,创新“网格员+志愿者+独居老人”2+1结对模式,整合辖区资源,因地制宜对老年人“一对一”走访,提供家政、康复护理、心理疏导、公益课堂等志愿服务。社区发动网格力量摸排辖区独居、残疾、困难老年人群,选出22名老人纳入服务范围,举办结对仪式发放“爱心联系卡”。
此外,为做好“家门口”养老,该社区通过党建共建积极链接为民服务资源,开办老年公益课堂,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该社区还特别注重情感治理,以情动人、以文化人。“比如针对退役高龄老兵,建立‘老兵之家’实施情暖老兵‘红色印记’项目,为独居老兵提供拍摄留影、精神关爱和心理疏导,提高老兵们的生活质量。”张婷说。
爱心课堂+七彩公益课堂 护航青少年成长
不久前,张婷和同事们正在值班时,一个女孩和一位少年走进办公室,大家一眼就认出他们是曾经在社区接受过帮助的留守儿童。女孩叫晓涵(化名),少年叫小映(化名),他们是姐弟,见面后,大家互相诉说着思念之情。据了解,2016年,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只有爷爷相伴。为了让他们放学后有妥善去处,社区安排他们进入社区“4点半课堂”。连续多年,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陪伴着他们成长。“还有不少曾经从‘4点半课堂’走出去的留守儿童,经常来社区走走看看,他们有的成了空姐,有的当了解放军战士……”张婷说。
“4点半课堂”源于荷塘社区2008年开办的公益项目,如今又称“爱心课堂”。每周六上午9点-11点,在荷塘社区大会议室,已持续16年的“爱心课堂”仍在服务着特殊儿童。
为了让“爱心课堂”更好地帮助特殊儿童,荷塘社区还合理利用外生型社会组织,比如与市内高校合作成立恒爱行动公益园,组建恒爱电子维修服务队、恒爱星火支教服务队、恒爱多彩英语服务队、恒爱心语工作室等队伍,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义务开展家电维修、心理辅导、爱心家教、英语辅导等服务。
此外,为构筑多元教育阵地,荷塘社区还打造出“七彩公益课堂”项目,涵盖思政教育、自然科普教育、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等方面,创建青少年专属活动阵地。比如发掘退休老教师、退伍老兵组成“红色宣讲团”,为青少年带来一堂堂思政课堂,激发青少年爱国、爱党的情怀;开发特色研学路线,包括祭扫戴安澜将军烈士墓“红色研学”、走进芜湖市博物馆“文化研学”和参观奇瑞智能汽车生产线“科技研学”等,实现公益课堂从单一授课向多元学习转变,沉浸式教学帮助青少年厚植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暖心,志愿服务暖民心;欢心,多彩活动欢民心;安心,和谐稳定安民心;舒心,宜居环境舒民心;称心,民主协商称民心……全力打造“五心”幸福家园,“老荷塘”正焕发着新活力。
本版图片由荷塘社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