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冬日的煨与炖

日期:01-04
字号:
版面:第A12版:镜湖星月       上一篇    下一篇

王太生

“煨”与“炖”,两个动词都与火有关,大概都表示在大冬天里对热气和温暖的那么一丝爱惜和敬重。

芋头是接地气的食物,清代画家恽寿平在册页上留诗:“地炉松火同煨芋,自起推窗看雪时。”一个“煨”字,让冬日雅事,变得温婉。挑拣不大不小的芋头,连泥带皮投入刚刚熄了的灶膛里,以余烬深埋,耐着性子慢悠悠“煨”将起来,时间不长,扒拉出来,热热乎乎捏住,剥皮边吹边食之。这煨熟的芋头最易于深秋或严冬品味。

齐白石平生也喜欢芋头,先生喜画芋,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芋头有难以忘怀的记忆,少时家贫,即以芋头充饥果腹。他还曾以牛粪煨芋——“一丘香芋暮秋凉,当得贫家谷一仓。到老莫嫌风味薄,自煨牛粪火炉香。”

瓦罐或砂锅,是煨汤的妙器。二物之妙,在于土质陶器秉阴阳之性,久煨之下原料鲜味及营养成分融于其中,汤汁稠浓,醇香诱人。

据说苏州菜中有一道汤煨冬笋,冬笋去壳去尖掏空笋节后,把笋尖及肥瘦肉各半剁末调味填入笋内,以虾茸封口,与猪爪一起汆水后放入砂锅,入清汤,微火煨焖,连锅上桌。

与“煨”相对应的另一个词是“炖”,它让我想起冬天里的一些食物。

“炖”时,那些锅里发出的“咕噜咕噜”声音,或疾,或徐,大珠小泡乱翻滚,散发滚烫诱人的香味。

炖猪蹄是一幅年俗画。雪白的汤汁,竹笋脆嫩爽口,融化了猪蹄的油腻,小火慢慢炖着,伺候着,尤其是下雪的傍晚,锅上热气缕缕,窗外雪花飘飞,天地俱寂。

老母鸡汤,要慢慢炖。小媳妇刚生了娃,婆婆捉来老母鸡。老母鸡太筋道,没有办法,要补啊。婆婆蹲在砂锅旁,守着一炉子蓝火,慢慢炖,美美地想着老母鸡汤。

炖菜是东北的特色菜肴,有“八大炖”:猪肉炖粉条、羊肉炖酸菜、牛肉炖土豆、排骨炖豆腐、小鸡炖蘑菇、排骨炖豆角……迟子建小说《烟火漫卷》中描述,“哈尔滨人喜欢炖菜,尤其是晚餐,如果没有一样炖菜,肠胃都会和你过不去,总觉得缺了什么。炖菜是荤腥与蔬菜的狂欢……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可挑起炖菜的大梁”。

炖是冬日的简单快乐,火和热包裹食物,火舌舔着锅底,水汽袅袅,一星如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