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墓地的老人 踏上2000余公里回家路
日期:12-30
本报讯 在吉林松原市民政局工作人员陪同下,今年近70岁的马某某最后说了声“谢谢”,缓缓转身走向站台,芜湖市公安局湾沚分局陶辛派出所教导员奚璐挥手向他告别。12月27日,说起这起帮助流浪老人回家的警情,奚璐感慨道:“希望老人今后能与亲人不计前嫌,重拾亲情。”
奚璐告诉记者,日前陶辛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在陶辛镇芮村的一处墓地旁发现一名老人,疑似流浪走失人员,希望派出所到场处置。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发现,应该是冬夜寒冷,老人在墓地附近生起一堆篝火,身旁还有一辆自行车,车上还有一些行李。看到赶来的民警,老人有些慌张,“我不是坏人,就是骑车累了,在这里休息一下”。
看着老人紧张的模样,民警轻声安抚道:“不要怕,你这么大年纪晚上在这里不安全。”随后,民警将老人接回派出所后,为其提供了热水和食物。奚璐说,可能是在外流浪时间较长,老人虽然能交流,但是思维有些迟缓。由于老人提供的身份信息不准确,民警一时难以确认其身份。
奚璐介绍说:“我们有两方面考虑要尽快搞清楚老人身份,一方面是要调查老人是否为在逃人员,避免对当地社会治安构成隐患,一方面如果老人不是在逃人员,我们要尽快为其找到家人,毕竟这么大年纪如果继续流浪很可能出意外。”
通过比对分析,警方发现老人并非在逃人员,为了尽快确定老人的身份,帮助其找到家人,陶辛派出所民警展开了深入调查。他们多次与老人交谈,发现老人带有明显的东北口音,并自称姓马,来自2000余公里之外的吉林松原。基于此线索,民警迅速与松原警方取得联系,并请求协助调查。同时,民警还在湾沚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帮助下,提取了老人的DNA进行比对。
经过多方努力,民警终于确认了老人的身份。原来,这位老人叫马某某,自2008年离家出走后,便与家人失去了联系。老人的家人在长达4年的寻找未果后,无奈地将其列为失踪人口,并注销了户口。奚璐告诉记者:“马某某是因为家庭感情问题离家出走,希望这次回去后能与家人重归于好,16年过去了,有什么隔阂也应该能想通了。”
在调查取得进展后,陶辛派出所民警立即与民政部门取得联系,为老人提供了临时安置地。同时,积极与松原民政部门对接,协调老人的回家事宜。最终,在陶辛派出所与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老人被安全送至芜湖市火车站,并将老人交由前来接站的松原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至此,这位离家16年的老人终于踏上了回归家乡的旅程。
记者 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