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琰
糖醋排骨,是民间颇有人缘的特色菜。仔排挂帅,糖醋为辅,酸甜滋味搭配起来,情浓如蜜,入口外脆里软、滑嫩滋润、开胃回甘,鲜香直抵心窝最深处。
糖醋排骨的起源,传说较多。话说宋朝时在无锡有家做“肉骨头”的店,某年某日,来了个摇着破扇、衣衫褴褛的和尚化缘,这扮相显然是济公他老人家了。掌柜的送过去一大块肉骨头,和尚几口干光,意犹未尽,抹抹嘴继续讨要,还承诺“贫僧我不会亏待你这样的好心人”。然后,他搓下个泥球,撕一缕破蒲扇穿上,趁掌柜不注意扔进煮骨头锅里。第二天半夜,掌柜早起揭开大锅熬肉,满锅的排骨香,从没出现过的糖醋味引得大家口水直淌,再回想起济公拍的胸脯才恍然大悟。自此,江湖便有了糖醋排骨。到了清朝,无锡三凤桥的“余慎肉店”在吸取前人烹制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选料、调味和操作方法,将三凤桥肉骨头的品牌进一步发扬光大,糖醋排骨出无锡而名闻江南。
传说当然只是传说,拿史料来考证,糖醋排骨应出现在唐朝。那时盛行主题酒宴,中榜、升迁、添人进口都办专宴来庆贺,用到最多的席面是“烧尾宴”(凡授官,例许向皇帝献食,称为烧尾)。在《烧尾宴食单》中,就记载了类似糖醋排骨的腌蜜肉。唐中宗时期的宰相韦巨源在自家招待皇帝时便用到此等做法,菜谱里出现不少糖醋类佳肴,如葱醋鸡、乳酿鱼等。另外一个历任四朝的宰相段文昌,极讲排场,出行还带着全套做饭的家伙和人马。他府中厨房称炼珍堂,临时厨房则叫行珍馆,而家厨则是鼎鼎大名的膳祖。膳祖不仅做得一手好菜,还自编了一本《食经》。段文昌的儿子段成式后来编撰了《酉阳杂俎》,在这本包罗万象的著作中,收录了膳祖做的名食,亦有类似做法,但却没明确糖醋排骨菜名。
我爱这口糖醋排骨,便撸起袖子,自己动手实践。总结市面上做法,较为流行且相对便捷的是:将新鲜猪仔排焯水,以料酒、生抽、老抽、香醋、话梅调汁,接着坐锅宽油,放冰糖,以中火加热,待融化呈金色后倒入排骨,翻炒上色。随后加调汁,入盐提味,大火烧开后调转小火焖烧约40分钟。然后大火收汁,加些许香醋,酸甜口味就这么悠悠然溢满厨房,可以摆盘收工啦。
张爱玲说广东女人像糖醋排骨,酸甜脱骨。我认为糖醋排骨最为中庸、讲究平衡,酸中有甜、甜中带酸,不油不腻、不浓不淡,观之色泽红亮、嗅之甜酸味醇、品之鲜嫩细腻,少长咸宜,男女中意。如糖醋排骨这样的家常菜,家常做,值得多尝试、花心思,平凡时光便如糖排那样愈发精致起来。
作如梦令一首咏之:汁浓油润色鲜,提梜猛嗅垂涎。香骨肉酥嫩,朵颐大哙称欢。酸甜,酸甜,恰似穿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