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诈套路盯上少年儿童 家长日常要注意孩子上网情况
日期:12-26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芜湖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了解到,我市一名小学生遭遇骗子冒充警察诈骗,导致家长损失7千余元。对此,警方提醒,继“杀猪盘”之后,骗子将目标对准少年儿童实施“儿童盘”诈骗,家长日常要注意孩子上网情况,对孩子加强反诈教育。
日前,小学生阳阳和往常一样,在家刷网络短视频消遣。此时,有人关注了他。对方冒充警察,还发来伪造的工作证件,谎称阳阳的某娱乐平台账号被盗,需要提供家人的相关信息,才能帮忙找回账号。阳阳信以为真,就与对方保持视频通话,对方线上指导阳阳拿家人的手机打开微信零钱,然后充值。阳阳找到其妈妈的手机,尝试充值但未成功,对方就让阳阳把其妈妈手机上收到的验证码发过去,阳阳配合操作。后来阳阳的妈妈发现银行卡里的钱被转走,遂报警。
在“儿童盘”诈骗中,骗子会利用未成年人对游戏、明星、免费物品等的喜爱和好奇,通过精心设计的手段实施诈骗。一般来说,骗子会挑选缺乏社会经验的孩子作为目标。他们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在线游戏等渠道发布“添加明星账号”“获取限量版游戏皮肤”“加入粉丝群”等诱人的信息或链接,吸引孩子的注意,诱导孩子主动联系或添加。在刚开始的交流过程中,骗子表现友好,同时作出各种许诺,以便获取孩子们的信任。
一旦获取信任,骗子就会突然改变态度,声称此账号被用于非法活动,需要配合调查,如果不按指示操作将面临法律后果等,制造紧迫感和恐惧感。在孩子处于恐慌状态时,骗子会切换成不同“身份”,趁机诱骗孩子进行一系列操作,例如下载特定的应用程序、输入个人信息、提供支付密码或验证码等。为了防止被发现,骗子还会要求孩子在家长不在场的情况下秘密进行这些操作,甚至利用深夜时间实施诈骗。通过上述步骤,骗子成功获取到受害者的支付信息,并迅速转移账户内的资金。
警方提醒各位家长,要提醒孩子们注意:不要随意在网络平台添加所谓的“明星账号”、游戏大咖;若对方称当前操作违法违规,需要下载屏幕共享软件,还要避开父母操作的,一定是诈骗;不要随意点击网站链接、扫码转账等,如被恐吓、威胁或发现被骗,请第一时间告知父母或报警处理;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付款码、银行卡账号、密码、支付验证码等重要信息。记者 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