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鑫 奚璟 文/摄
“学习为了什么?我觉得学习好经济管理知识,能做好企业,可以帮助残疾人就业。事实上,现在的我并不富裕,仅仅是尽最大能力帮助身边的弱势群体而已。”12月12日,在芜湖市鸠江区清水工业园区,“百姓学习之星”、芜湖市玉宏磨料磨具厂总经理叶明宏说。
学知识更要学奉献精神
12月12日上午,记者在玉宏磨料磨具厂车间里,看到叶明宏正坐在小凳上,与工人谈论磨料的质量问题。“你能亲眼看到,我们厂的规模并不大,利润有限,但我们养活了17名残疾职工,而这名工人就是智残工人。”叶明宏说。
原来,这位智残职工父母早亡。2000年,当叶明宏发现他的时候,衣衫褴褛的他没有维持生计的能力,沿街乞讨为生。叶明宏与他交谈中,觉得他虽然智残但不身残,给他一个稳定的工作,应该能衣食无忧。就这样,把他招进了工厂。因为是智残,一开始他连最简单的工作都学不会、干不了。叶明宏没有一点责怪,反而更认真地教。为了让他尽快掌握最简单的工作技能,叶明宏和他先交朋友,加深感情。接着,不厌其烦地手把手带他、教他熟悉工作,一遍、一百遍,直到他能胜任一个简单的工作为止。如今,在这里工作二十多年的他已经对工作轻车熟路,见人也总是乐呵呵的。
“我为什么要学习呢?这就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管理知识,更要学习一种奉献精神,这样我们这个小微民营企业就可以有能力招聘残疾人做职工。”叶明宏说。
通过成人考试,1964年出生的叶明宏,2005年从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其后还进入苏州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等进修相关企业管理知识。经济管理专业包括企业成本、按章纳税、企业管理、企业心理学等知识,十分有利于叶明宏跑市场销售,谈业务10例有9例成功。
叶明宏认为,与客户交流须以诚相待,实事求是,能做到就说做到,不能做就说不能做,不能夸大其词,靠诚信做生意,才能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在叶明宏看来,厂里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并不占价格优势,但是哪怕价格比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高50块,客户还是选择他的产品,道理很简单,就是平时信誉积累的成果。
“我的父亲也是我学习榜样,父行子效吧。”叶明宏说,“上世纪70年代,父亲是大队书记,每年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有村民家里断粮了就找父亲,父亲总把家里米缸的一半米分给大家。我家里人口也不少,粮食不够,几乎天天喝米糊米汤。改革开放后,父亲带头跑市场,引进人才,筹集资金,办乡镇企业。父亲一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一生奉献给了集体。这种精神,更值得我学习。”
怀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叶明宏认为,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就没有他的发展。“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多年来,他怀着感恩之心投入到回报社会之中。
2013年冬,叶明宏参加鸠江区“双联系”活动,去沈巷看望困难户。这位困难户孙老带着2个孙子生活,房子漏水严重,见此,叶明宏立即代表厂里支援5000元财物维修房屋,保证让老人春节无忧。“事后回访时,老人对我感恩戴德。我当时就定下了一个目标,以后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帮助困难户。”叶明宏说。
定下目标,就要朝着目标去干。连续十多年,叶明宏先后来到天门山公共服务中心、裕溪口街道、清水联盟社区和沈巷镇等,登门入户,嘘寒问暖,为百余户特困家庭送上10万多元慰问金。
同时叶明宏认为,慰问金其实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难题,如果让他们有工作,自食其力,难题就迎刃而解了。2017年,叶明宏听说国家有鼓励企业招聘残疾人的政策,便从当地社区招聘了10多个残疾工人。待遇如何?每人每周工作15小时,有基本工资,有五险,天太热或者太冷不上班,风雨天、下雪天也不上班。“前几年厂子效益不佳,有人建议减少工人数量。当时我看花名册,谁也不能走!17个残疾工人就代表17个家庭,这17个人的家,我都走访过,确实困难。当时厂里艰难,但再难也得坚持下去。”
通过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叶明宏想到了一个可以保留几个残疾工人岗位的好办法,厂里以前每年需要购买几万条麻袋,包装产品给客户后,这些麻袋往往被当垃圾处理。叶明宏向客户提出回收旧麻袋的想法,打算专门为残疾人新设分拣、缝补等岗位。客户们听说后,纷纷同意。但这样一来,实际上回收旧麻袋的成本远远高于购买新麻袋的成本。“新麻袋一条5毛钱,回收旧麻袋的成本是6毛钱。有人说我傻,做这个明知亏本的事情,但傻事我也愿意去做。”
作为鸠江区政协委员,叶明宏先后提交了农村残疾人康复服务等多项提案和社情民意,均得到积极解决,取得了良好效果。多年来,热心公益,也让叶明宏获得了一系列荣誉。
“我不富裕,仅仅是尽力帮助身边的弱势群体。”叶明宏总是这样说,他始终相信,只要帮助残疾人找到适合的行业和岗位,他们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