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辉
火锅,是冬日餐桌上的不二之选。围炉而坐,一锅滚烫的汤底,各式食材在其中翻滚跳跃,那热火朝天的氛围,暖胃更暖心。
火锅在《三国志》中早有记载,东汉末年,曹操麾下有一将领韩浩,他在行军打仗之余,为了节省时间并保证军队饱腹,便下令将各种食材一同“铜鼎煮食”。这种简便快捷的烹饪方式使其逐渐从军营走向民间,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便详细描述了“涮羊肉”的吃法:“京师街衢巷陌,常有盘街卖羊肉者,卸肉于钉上,三五成群,旋割旋卖,人皆争买。”当时人们已经懂得利用炭火保持汤底的温度,享受边煮边吃的乐趣。到了明清时期,火锅更是风靡一时,成为宫廷宴席上的佳肴,《大清会典事例》中就有关于宫廷火锅的记载:“御膳房备办羊肉火锅,以供御用。”
火锅食材的选择,从最初简单的肉类,到后来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山野禽类几乎无所不包。翻看宋代习俗,人们偏爱用羊肉作为火锅的主料,搭配各种蔬菜、豆制品,以及当时颇为珍贵的海鲜。《东京梦华录》中就提到:“街市酒店,多有卖炙鸭、爊鹅、羊肉、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每个不过十五文。”这些食材不仅丰富了火锅的口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饮食文化。到了明清时期,随着食材种类的丰富,火锅的配料也更加多样化,如猪牛羊的各式肉片、鱼丸、虾滑、豆腐、蘑菇、青菜等。而汤底的种类也逐渐增多,从最初的清汤、骨头汤,发展到后来的麻辣红汤、菌汤等多种口味。吃火锅时,人们还会根据喜好,调制各种蘸料,如芝麻酱、蒜泥、香菜、辣椒油等,使得每一口食物都能激发出独特的风味。
名人对火锅也是情有独钟。清朝乾隆皇帝就是一位火锅的忠实粉丝,他不仅喜欢品尝,还亲自下厨,创新了不少火锅的吃法。据《清稗类钞》记载,乾隆曾设“千叟宴”,宴席上就用火锅招待了数千名老人,场面壮观,足见其对火锅的喜爱。乾隆帝还曾赋诗云:“围炉聚饮欢声笑,共赏珍馐乐未央。”
火锅不仅是美食,更是文化的载体。在文学作品中,火锅常常被用作描绘家庭团聚、朋友欢聚的场景。在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贾宝玉去探望生病的薛宝钗,随着天色渐晚,薛姨妈便请宝玉和随后到来的林黛玉入席用餐。这场宴席中,出现了火锅的身影,那是一个珐琅彩的暖锅,它不仅能加热食物,还具有保温的作用。电影《让子弹飞》的开场中,主角就是坐着火车,吃着火锅唱着歌,准备走马上任鹅城县长。
天地染雪色,冷冬万物藏。邀上三五好友,围炉而坐,让那一锅翻滚的热气,带我们穿越古今,品味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