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江南的冬天

日期:12-14
字号:
版面:第A12版:镜湖星月       上一篇    下一篇

章铜胜

木心先生说:“常说的中国江南∕应分有骨的江南∕无骨的江南”,那么江南的冬天呢,也应分为有骨的江南的冬天和无骨的江南的冬天吗?我想是的,江南的冬天是应该这样去区分的,唯有这样,才能尽显江南冬天的韵致。

居于江南,我的江南冬天是疏朗有骨的。从秋入冬,黄叶纷落,青山枯瘦,寒水清泠,江南就有了冬天的骨感。那些虬曲的树干,在山间、在旷野、在溪畔,在乡村清晨的一层浅雾里,在一片冬阳的朗照下,在纷纷雪花的轻拂中,一样的突兀凛然,坚毅地撑起了江南冬天的骨架。那些粗细不一、曲直伸张、浓淡深浅的线条,如随意宕逸开来的墨线,在江南冬天的沉稳安静里,指向苍穹,如一群奔逐旷野的拓荒者,顶风霜,冒雨雪,挺立在江南冬天的清冷里,支撑着江南冬天的铮铮铁骨。

冬天里,无骨的江南,并没有舍弃江南春天的唯美、夏天的繁盛和秋天的沉静,与其说江南的冬天是四季的终结,不如说它是四季的包容者。在江南的冬天,那些忘记季节更迭的树依然一身绿意,那些来不及收获的果实也会在自然中渐次风干,那些季节的美好在冬天被一一记起、一一收藏。

江南的冬天,是一帧明清小品,悠远深邃,端庄明快。画幅中,淡山远树轻点,低岗荒村横卧,纵横阡陌勾线,还有那些伸向长空的虬干铁枝,以旁逸横斜的姿态点题。这就是冬天的江南,如在宣纸一样淡白的背景上,描画出的一幅意境淡远的画,有风骨、有冷意、有生趣,同样也有格局。

江南的冬天来得迟些,芦花还在水畔白着,乌桕的红叶还未落尽,寒鸦还在枯枝间休憩,水里的游鱼也时来眼前,仍深含着晚秋的景致。江南的冬天结束得也早些,立春节气尚有时日,就可见地上露出隐隐若现的草芽,枯荷立在水中泛着柔波,到处蕴蓄着新春的繁华,不至于枯寂。

江南的冬天,有简约之美,却没有简单之弊,依然有着江南才有的沉静内敛的韵致。山间的绿树少了,山形依然有春山的柔和;水寒了,水面依然会泛着粼粼的清波;秋收后的田野空旷了,也还有一片片冬麦田和油菜地,依然蓬勃地生长着希望。

江南的冬天没有一味的萧条荒寒,无骨的江南,风是柔的,间或吹来,并没有彻骨的寒冷,即使是在数九天气,也带着氤氲的水汽,滋润着旷野、乡村、低岗,那些枯黄的草、落叶的木。

在风中,那些密布的池塘和湖泊的表面,泛起阵阵涟漪,不紧不慢,不疾不徐,像个慢性子的人,总是那样的轻那样的柔,生怕弄疼了江南的水岸一样。冬阳初生的江南,大地上浮起层层乳白的雾岚,笼罩着江南的冬天。眼前的一切更美了,是江南的刚柔相济,也是江南的兼收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