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汤荣汛 文 许诚 摄
从《天工开物》中“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到芜湖一中教育集团在荟萃中学重新挂牌,昔日,因当地百姓在此染洗布料晾晒而得名的洗布山,将再次成为芜湖文脉荟萃的文化高地。
一座洗布山
半部浆染史
洗布山原为芜湖荒山,山下居住着穷苦的百姓,他们以帮助染坊染洗各色布料为生。洗布山高约20米,东西走向,山体狭长,南邻张家山,北有沟塘,是天然漂洗晾晒布帛丝绸的好地方。百姓们将漂洗后的色布晾晒在这座荒山上,各色布料迎风招展,五彩缤纷,十分惹目。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洗布山”了。这个名称一直流传下来,距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一地名也象征着当时芜湖浆染业的繁荣与辉煌。
芜湖浆染业和纺织业一样,历史悠久。明永乐年间,大批徽商进入芜湖,开设手工棉织工场,带动了家庭棉织作坊的兴起,从而催生了浆染业。明代中叶,芜湖浆染业已闻名遐迩。明嘉靖、万历年间,芜湖染坊已多达10余家。
明人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说:“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中国史纲要》一书中也说:明代全国形成五大手工业区域,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铅山的造纸业,景德镇的陶瓷业和芜湖的浆染业。《中国通史》介绍明代纺织业时则叙述道:“随着棉纺业的发展,染坊和踹坊也兴盛起来,芜湖是南方棉布染织业的中心……产品销行全国各地。”
芜湖浆染业之所以能盛极一时,除了芜湖水陆交通发达外,还与芜湖大、小荆山出产浆染所用的石料有关。芜湖浆染业直到清代仍居全国之首,一直兴盛不衰。只是到了清末,由于外国“洋布”的进入,才开始逐渐衰败,洗布山因此也冷清下来。
旧山换新颜 文脉再回归
随着芜湖城市的发展,昔日地处市郊的洗布山早已融入闹市区,山头被夷为平地。只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路,至今还保留着“洗布山”的名字,逐渐成为市民心中老芜湖记忆的代表。
20世纪80年代后,洗布山四周建起一幢幢高楼,拓建了九华山路、黄山路、营盘山路等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马路,过去的荒山秃岭,已经被建设成住宅小区。“洗布山花园小区刚建成的时候,环境还是可以的,加上地理位置不错,也一度是不少市民心中的‘好房子’。”提到洗布山花园小区,住在此处的孙大爷感慨良多,“现在周边都是高楼大厦,洗布山花园小区看上去有点破败了,亲戚好友来访,停车都不方便。”
让孙大爷感到欣慰的是,2024年,我市将洗布山列为老旧小区改造范围。目前,相关的改造项目已经启动,涉及渔乐园小区、集贤居小区、老一中宿舍、东郊新村、黄山路144号、洗布山花园六个小区。12月11日,在芜湖荟萃中学后门,记者看到这里的路面已经拓宽,并在进行修缮,困扰家长、居民的道路狭窄问题,一定程度上有了缓解。
根据规划,等到全部改造完成后,洗布山区域将实现雨污水分流,周边原有的管道会进行疏通,住宅楼外立面和楼道会进行修补、粉刷、出新,相信到时候,洗布山区域将焕然一新。2022年,为了方便小孩就近上学,市民周女士在洗布山花园小区购置了一套二手房。如今的老旧小区改造,让她和周边的居民切身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提升,“看着小区颜值一天天提升,我们幸福感大增,非常期待改造完成的那天。”
昔日的洗布山,见证了芜湖浆染业的繁荣与辉煌。如今,洗布山是不少芜湖人心目中的教育资源集聚地。洗布山花园小区正对荟萃中学,每天早晨,不少学子从这里出发,开启获取新知的一天。今年秋季,芜湖一中恢复老校区办学,未来,这里将会开设更多的高中班级,无疑让焕发新颜的洗布山,又增添了更浓厚的文化教育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