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民宿管家的“诗与远方”

日期:12-09
字号:
版面:第A09版:都市范       上一篇    下一篇

□ 记者 程茜 文 许诚 摄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乡村文旅产业的兴起,一个新兴职业——民宿管家,正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这个职业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个性化的住宿体验,也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人社部的数据显示,短短几年间,我国民宿管家从业者已经实现了由“0”到“百万”级规模的跨越。“民宿管家”的背后,不仅有理想中的“田园牧歌”,更有现实里的琐碎光阴。

上得厅堂 下得菜地

29岁的鲍新新是芜湖市繁昌区人,现在在弋江区草山村经四路附近的一家民宿担任全职管家。姑娘一头长发,戴着眼镜,说话活泼大方,“干了一年多的时间,感觉这个职业很有挑战与收获。”

民宿总共7栋14间客房,白墙木窗十分典雅,还带有大片的室外公区,包括草坪、花圃、儿童游乐场、鱼塘、菜园、养殖基地等。每天上午8点多,鲍新新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到岗第一件事是把所有的空客房都看一遍,检查卫生和摆设。”听起来平平无奇,但里面有很多要注意的细节,比如花洒顶部有无灰尘、茶杯水壶的摆放是否顺手、桌椅有没有移位等等,“每间房在我心里都有张图谱,对照核查”。

接下来,她会花上个把小时的时间,将整个民宿的角角落落走一遍。如果有客人退房,再监督打扫卫生,处理报销开票等事宜。小鲍告诉记者,管家的工作很充实也很琐碎,“所有对客户的管理事务都是我”,不仅要处理订单、协调接待、检查卫生、推广销售,还要分析运营数据、维护客户关系、制订个性化体验活动等。

临近中午,准备午餐是管家的一项重点工作。民宿一般不点菜,根据人数、时令和食材配菜,搞清楚客人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吃便饭,还是吃商务餐;吃土菜,还是吃融合菜;是一家人聚餐,还是会谈团建,安排都不一样。季节的不同,推荐菜也不同,比如夏天老鸭汤鲫鱼汤,冬天老鸡汤肉圆汤”。

蔬菜就地取材,“地里有什么就吃什么”。小鲍从前分不清小麦韭菜,干了一年多的管家,别说认菜了,篮子一挎,剪刀一拿,选菜择菜都是一把好手。站在田边,姑娘开始“指点江山”,“你看,这是莴笋,可以搭配烧昂刺鱼;那边萝卜青菜多摘点,一起炒;等下再去拿几个土鸡蛋,搞个酱板蒸蛋……”

定制活动 全能服务

根据人社部的定义,民宿管家是指提供客户住宿、餐饮以及当地自然环境、文化与生活方式体验等定制化服务的人员,他们的工作内容不仅有常规的体力脑力劳动,更有心与心的交流。

策划特色体验和主题活动,是民宿管家们的“必修课”。鲍新新说,管家会对活动的一日流程全权对接,准备节目和道具,“比如露营帐篷、小飞盘、KTV设备、篝火晚会材料等”。

策划服务事无巨细,管家也锻炼成了“全能选手”。小鲍向记者回忆起了今年十一期间的一场生日活动。“孩子的10岁生日,有近40位来客,我和客人提前一个月就对接方案,包括晚餐的桌椅安排、仪式走位、现场花束和气球的布置、伴手礼的选择、热场小丑的表演等等。”

等一切就绪,却碰上天公不作美,连续几天有雨,原定的室外草坪聚会根本无法实现。为了不让小朋友遗憾,小鲍换上了“B计划”,转场室内。“室内包厢没有大屏幕,我就从客房拆电视安上,再把话筒、点歌台、音响都搬过来。那天一整个下午,我就坐在那里,不停连接路线和调频。最后呈现的效果很好,客人满意,孩子开心,我也挺有成就感的。”

采访结束时,姑娘真挚地说:“我以前做销售,工作内容比较单一。当了民宿管家后,觉得自己在不断进步,长了见识,接触了很多以前涉及不到的领域。心态上也有所调整,有条不紊,踏实从容,去感受自然的美好,去发现四季的变化,见证和分享他人的喜悦,珍惜人与人的缘分。”

鲍新新的一天,是民宿管家日常工作的缩影。在芜湖,有越来越多的他们,用细心和热情,为每一位客人提供服务,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岗位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