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4日,芜湖市消防救援局就多业态混合经营场所消防安全作出提醒,近日中央媒体分析还原了今年1月发生在江西新余的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的经过,再次敲响安全警钟,此类多业态混合经营场所往往人员密集、易燃可燃物多,稍不注意,安全隐患就可能悄然潜伏。
芜湖市消防救援局有关人士表示,多业态混合经营场所一定要严格落实相关防火要求,及时排查并消除隐患。由于多种业态混合,功能复杂,不同业态营业时间不同,人流方向复杂,而且业态多样,对消防设施要求不同。此类场所可能包括不同的店铺商家、物业管理公司等,容易出现职责划分不清的情况,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容易引起火灾风险高、发生火情时人员疏散困难、消防设施管理复杂、涉及多个责任主体易互相推诿等问题。
这些因素与问题也会导致多业态混合经营场所出现一些常见的消防安全隐患,包括消防管理方面由于涉及多个责任主体,导致责任不落实的情况;由于不同业态的装修、货物堆放或者日常维护不到位导致建筑消防设施损坏或失灵;商家为了扩大经营面积,可能会将广告牌、货物等摆放在疏散通道上,导致疏散通道堵塞;不同商家在装修过程中,可能会私拉乱接电线或随意铺设线路,且未进行穿管保护,容易引发线路短路和火灾;此外还有违规用火现象以及餐饮店铺的厨房用火管理不善,炉灶周围堆积易燃物等。
有关人士提醒,因为这些客观事实的存在,多业态混合经营场所火灾预防工作必须要做到:各出租方与承租方、管理单位与业主等之间,要明确划分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街道、公安等多部门应联合深入场所开展督导检查,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责令限期整改,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按照国家标准设置消防设施,配齐消防器材,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应能正常开启,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具要保持完好无损、清晰可见。严禁违规动火动焊、使用液化气罐,禁止私拉乱接电气线路,违规存放、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以及电动自行车入室停放、充电等。同时,要及时清理可燃杂物,规范用火用电安全。定期组织业主和员工参加消防安全培训,要积极开展消防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
记者 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