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平台成效显著
日期:12-04
本报讯 12月3日,记者从芜湖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芜湖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平台一、二期完成融合以来,运行良好,主要成效得到充分体现。
据介绍, 芜湖市非煤矿山安全监测预警平台项目于2019年启动建设方案编制评审工作,该项目最终列入我市信息化项目,分为2期进行建设,重点通过建设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为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进一步推动我市非煤矿山安全监管能力提升。2022年12月按期完成一期全部建设工作并通过验收投入运行使用。二期项目于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并实现一期、二期融合。
运行近一年来,芜湖市非煤矿山安全监测预警平台主要成效体现在三方面。其一,矿区三维可视化,实现“全时空”场景立体展现。针对地下矿山,结合矿区CAD平面图,对地下矿山中地表设施、井巷、硐室和装备等进行三维人工建模,实时掌握地下矿山立体情况。针对露天矿山,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及GIS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对露天矿山进行三维倾斜摄影航拍、可视化建模,直观展示矿区范围、开采情况、通风、排水等实景。目前,已完成全市在产在建地下矿山企业建立健全人员定位、井下通讯、监测监控等系统;完成33家在产在建露天矿航拍建模。
其二,风险感知精确化,实现“全方位”提升预警能力。对非煤矿山企业重点部位安装物联网传感器、电子封条和视频监控设备,将监测数据、视频画面统一接入监管平台,实时掌握非煤矿山现场情况。通过对监测数据、视频画面的智能分析,实现对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隐患、人员非法闯入、偷开采等现象智能监测和预警。实时获取露天矿山边坡的监测数据、地下矿山地压的监测数据、矿企重点部位视频监控数据、设备在线状态等数据,并通过系统进行智能预警。
其三,应急处置科学化,实现“全链条”智能评估判断。构建非煤矿山事前风险等级评估模型和事后应急处置评估模型,定位不同风险等级,智能生成分析报告,自动生成风险预警信息,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各类风险监测数据、智能评估数据跃然“屏”上,监管人员可以一站式实现远程协同会商、应急决策和指挥调度。
记者 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