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大江晚报

轻信“警察”视频“办案” 市民被骗120余万元

日期:12-03
字号:
版面:第A08版:法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 记者从芜湖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获悉,日前市民丁女士落入冒充公检法办案圈套,被骗120余万元。警方表示,公检法等机关不会采取电话、视频等形式进行案件办理。

芜湖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市民丁女士日前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先自我介绍是公安局民警,然后说出了丁女士相关信息,接着很严厉地告诉丁女士,“有证据显示,你涉嫌一起特大洗钱案件,需要配合调查”。

听对方能说出自己的个人信息,丁女士将信将疑,心里慌张起来,但毕竟是线上交流,看不见对方真人,她还是有些吃不准对方是不是认错人了。对方似乎也看出丁女士心存疑惑,便要求丁女士通过相关常用社交软件视频交流。

视频通话后,对方出现在画面中,身着警服,表情严肃,接着又出示了证件等。看到这些后,丁女士对于对方民警的身份不再怀疑,便解释她根本没从事过所谓洗钱案件,自己应该是被误会了。

对方告诉她:“是不是违法犯罪,需要公安机关调查,如果的确不是你,我们不会冤枉一个好人,所以你一定要配合我们调查办案,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证明你的资金来路没问题,否则我们只有先把你抓起来再调查了。”于是,既害怕又想着赶紧证明自己清白的丁女士在对方诱导下,把名下银行卡内的钱都转账到对方提供的银行卡里。丁女士的异常也引起了家人的察觉,并赶紧提醒,她也意识到上当受骗,遂报警。

警方分析,在此类诈骗套路中,骗子往往会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人相关个人信息,通过电话联系后自称是公安民警或者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然后准确报出受害人个人信息,称受害人涉嫌相关违法犯罪。一般来说,受害人发现对方准确说出自己信息后就会有所相信,然后在骗子通过社交软件出示所谓证件,甚至拘捕令等后,受害人基本上就会完全信任,言听计从。据介绍,有的骗子为了让受害人信任,还伪造逼真的派出所等公安机关办公场景。当受害人表示愿意配合办案后,就是骗子得手的时候了。

对此,警方提示,公检法等机关不会采取电话、视频等形式进行案件办理,要求提供银行支付密码、密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公检法机关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要求转账“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记者 吴敏